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畏垒亭记

归有光

①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①,县人争弃之。

②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③《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②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③仁者远之。臃肿④之与居,鞅掌⑤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⑥,社而稷之。

④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注释)①浇:轻薄②画然:聪明的样子。③絜然:清洁的样子。④臃肿:无知的样子。⑤鞅掌:为公事忙碌的样子。⑥尸而祝之:立庚桑楚的神像而祝祷,表示崇敬。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______________ (2)皆其前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人“弃”安亭和我“爱”安亭的原因。
【小题3】对第④段中“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B.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C.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D.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小题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排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小题5】本文在简洁的叙述中饱含了真摯的情感,请以第④段的内容为例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4 06:4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菊窗记

归震川

①去安亭二十里所,曰钱门塘,洪氏居之。吴淞江之东为顾浦,折而北,洪氏之居在其西。地平衍,无丘陵,而浦之厓岸隆起,远望其居,如在山坞中。 

②昔仲长统尝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舟车足以代步涉之劳,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永保性命之期,不羡入帝王之门也。大率今洪氏之居,隐然如统《乐志论》云。而君家多竹木,前临广池,夏日清风,芙蕖交映,其尤胜者。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云:“   (1)    。”

夫以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卒为尚书郎,濡迹于初平、建安之朝,有愧于鸿飞冥冥矣。为《昌言》何益哉?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可谓无入而不自得也。今君有仲长统之乐,而慕渊明之高致,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将载酒访君菊窗之下,而请问焉。君名悦,字君学。

(注释)①鸿飞冥冥: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

【小题1】本文作者归震川原名__________,高中课文选入他的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
【小题2】选择下列合适的两项分别填入文中空缺处。
A.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B.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C.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D.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小题3】对第③段画浪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B.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C.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D.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的原因。
【小题5】从形式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归有光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始家昆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弟并以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殆成聚落,无他族。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婿。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婿,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益自砥砺。以病,不卒业。其病痰喘,竟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不与较。自为博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得貤封如其官。金绯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节,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已病亟,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相当于“是”。②金绯:金印红袍,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兄弟并以雄乡里    赀:钱财
B.以病,不卒业 克:攻克
C.不与较     置:放下
D.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B.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C.忧:特指父母的丧事。朝廷官员在父母去世时,多辞官归乡为父母守制。
D.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用束发代指成童之年,即二十岁。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小题4】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视无可置者   (2)以南日
(3)偃啸歌 (4)冥然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杜牧《阿房宫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3】下列关于两组句子的加点字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的是(   )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当南日。   此五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朝。
(2)三五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儿成,则可待乎!
A.(1)的两个“以”用法相同,(2)的两个“之”用法相同
B.(1)的两个“以”用法相同,(2)的两个“之”用法不同
C.(1)的两个“以”用法不同,(2)的两个“之”用法相同
D.(1)的两个“以”用法不同,(2)的两个“之”用法不同
【小题4】翻译句子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小题5】作者在本段的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选文中以动显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给人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