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感 遇

陈子昂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公元686年,陈子昂参与边境平乱,而有此诗。②丁零:古代少数民族,曾属匈奴,唐时称回纥。③亭堠:边境守望的堡垒。④摧兀:险峻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联写无论多么险峻的城堡,如果守帅无能,也只是徒有虚设。
B.第三至第六联描写了险峻的亭缑,惨死的士兵,漫天的黄沙及西垂的落日,营造了一种阴沉、凄凉的意境,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C.诗歌最后两联使用虚实结合手法,抒发了诗人内心无比心痛,表达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D.诗人描写了边地荒凉悲惨的景象,抨击了边塞空虚、将士遗孤得不到体恤的弊政。
【小题2】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9 04:4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刑”, 指墨、劓、刖、膑、大辟。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跽”,古人席地而坐,以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直身,两股不贴在脚跟为“跪”,跪而挺腰耸身为“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
(2)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