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社会生活
- 人类生活的世界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 旧体制与新探索
- 中华民国的兴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 中国现当代的社会生活
- 世界历史
- 当代中国与世界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时期分别发动了意义重大的变革,这两场变革共同点
A.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B.都主张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 |
C.都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 |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跨入20世纪后,悄然之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主要原因是
A.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 | B.工业文明的洗礼 |
C.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 | D.军阀割据和混战 |
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直接历史关联的有
组别 | 事件一 | 事件二 |
① | 美国南北战争 | 美国独立和统一 |
② | 《马关条约》的签订 |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 |
③ | 启蒙运动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
④ | 德国突袭苏联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主要经典。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导致课程变化。
材料一:14世纪以后,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逐渐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指四书五经等)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1904年颁布的学制 |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份量仍很重。 |
1912-1913年颁布的学制 | 取消读经讲经课 |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的学制 |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注重独立、自尊、爱国等教育) |
——选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写出引起材料一课程地位变化的历史事件。(2)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主要经典。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导致课程变化。
例: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儒学分量仍很重。
(4)请对材料一、二课程设置变化作出简要评价。“杀出一条血路”“时间就是生命”“实干兴邦”“三天一层楼”……30多年来,无数口号从深圳叫响全国,这些热词快语铭记着这片土地上那些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见证了一代人打拼、奋斗、奉献的燃情岁月,体现了深圳精神是探索者的精神遗产。深圳精神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中华民族在革命时期的精神体现
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体现
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体现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中华民族在革命时期的精神体现
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体现
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体现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③ |
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的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①——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 B.②——这场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开放 | C.③——这场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 | D.④——此次战争所签的条约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是因为( )
A.社会性质开始根本变化 |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
D.中国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分别答出这三个阶段的名称及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3)诵读碑文,无数英雄的历史功绩历历在目,我们中学生应继承和发扬先烈怎样的革命精神?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英雄纪念碑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修建的?(2)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分别答出这三个阶段的名称及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3)诵读碑文,无数英雄的历史功绩历历在目,我们中学生应继承和发扬先烈怎样的革命精神?
近代中国是一部探索史,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片C,D所反映的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它们的探索内容有何不同?
(2)联系上述图片反映的史实,扼要回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为争取“光明”的道路所作的努力和斗争,并指出以上努力和斗争的最终结果。
材料一:

(1)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片C,D所反映的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它们的探索内容有何不同?
材料二: “中国面临光明还是黑暗的两个命运和前途的重大转折关头。***的任务是竭尽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
——中共七大《两个中国之命运》

(2)联系上述图片反映的史实,扼要回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为争取“光明”的道路所作的努力和斗争,并指出以上努力和斗争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