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兴废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衰落与复兴的历史,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有人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写出其变法的主要措施。
(2)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题号:2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
A.奴隶主阶级的改革B.资产阶级的改革
C.古典文化的复兴D.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指什么人?
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他们分别采取了什么不同政策?
3、秦皇为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采取了哪些措施?
4、在军事上他们都遇到了来自北方哪一民族的骚扰?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附加题:(10分,不计入总分,供有兴趣的同学探讨)
评价:有人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有人认为过大于功,请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
当前题号:6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工具与改革)

材料一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的事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变题:根据材料一,请你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材料二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从材料二、材料三中找出体现其影响的语句。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当前题号:7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公元前340年,对于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才来说,能够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有()
①发奋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重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使用B.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C.诸侯国要富国强兵D.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的产生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制度革新)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1 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实行“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创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制度的优越性。
当前题号:10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