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制度革新)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1 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实行“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创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制度的优越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5 03:24: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主流,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百度百科网

(1)根据材料一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材料二

(图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二)春秋铁制农具 (图三)春秋穿鼻环的青铜牛尊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到图二、图三,指出我国古代在生产力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材料四汉初“……(富商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

(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初面临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