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货币 |
B.焚书坑儒 |
C.设立丞相等三公 |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惠州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编排的历史课本剧《秦始皇PK汉武帝》。现请你依据同学们搜集图片资料,结合同学们编演的秦始皇与汉武帝的PK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创盛世:

材料二:巅峰对决:

请回答:
(1)请依据材料一左图,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职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结合材料二,回答“朕建立第一个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对决中“我为你创立新制度”中“新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3)依据材料一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创造了一代盛世?
(4)材料二中“你的国家14年就亡了”,依据材料,分析该国家灭亡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5)学习了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不同命运,一位同学认为:就其措施的实质或作用来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开创盛世:

材料二:巅峰对决:

请回答:
(1)请依据材料一左图,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职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结合材料二,回答“朕建立第一个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对决中“我为你创立新制度”中“新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3)依据材料一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创造了一代盛世?
(4)材料二中“你的国家14年就亡了”,依据材料,分析该国家灭亡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5)学习了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不同命运,一位同学认为:就其措施的实质或作用来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说明理由!
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文字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文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
A.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
B.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铜钱 |
C.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 |
D.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下图

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代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叫什么?
(2)材料一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除了以上措施“秦皇”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统一?(至少答出两项)
材料一: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下图

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代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叫什么?
(2)材料一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除了以上措施“秦皇”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统一?(至少答出两项)
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主流,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材料一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百度百科网
(1)根据材料一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 | B.游牧渔猎 | C.农耕定居 | D.铁犁牛耕 材料二 ![]() (图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二)春秋铁制农具 (图三)春秋穿鼻环的青铜牛尊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到图二、图三,指出我国古代在生产力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材料四汉初“……(富商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 (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初面临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
(制度革新)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实行“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创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一:(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1 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实行“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创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制度的优越性。
历史地图能帮助我们追寻到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踪迹。观察下列反映古代
中国不同时期(朝代)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分别属于哪一历史时期?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图3、图4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藏的关系的
?
(3)综合四幅示意图,概括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写出两点)


(1)图1、图2分别属于哪一历史时期?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图3、图4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藏的关系的

(3)综合四幅示意图,概括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写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