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斌在《品读世界文明史》中记载:“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世界各国……将中亚的骏马、葡萄……西亚的乐器、数学等输入中国”。下列历史事件能促成这一文明现象出现的有( )
①郑和下西洋②玄奘西行③西学东渐④鉴真东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历史上,中国与欧洲曾先后进行过远洋航海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

——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四:(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钤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五:明朝的一次航海壮举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远航规模也大得多。但之后,明朝的经济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萌芽阶段。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看,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及大批岛屿”是正确的吗?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殖民者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罪恶方式。(列举三项即可)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航路开辟以后带来了什么影响?
(5)材料五中“明朝的一次航海壮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当前题号:2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以下史实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和非洲友好交往的是(  )
A.土尔扈特部回归B.郑和下西洋
C.马戛尔尼使团访华D.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2018年,中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4个项目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灌溉工程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巨大……唐中期至五代时期,江南水网圩田技术发展很快……于是“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张芳《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姜席堰位于钱塘江支流灵山江,由上堰(姜堰)、引水渠、下堰(席堰)及渠首分水闸等部分组成。


(1)说说材料一中“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由于夏季风具有________,使得灵山江流域夏秋季降水量具有年际差异大的特点。说明这一特点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说明渠首分水闸的主要功能。
当前题号:4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