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得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廷杖制度B.“文字狱”C.八股取士D.特务统治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实的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不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是
A.“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B.“秦有陇西、北地、上都,筑长城以拒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D.“(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同学在听课笔记中有这样的记录,“秦孝公用商鞅进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这段文字反映的史实是(   )
A.秦孝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B.秦孝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C.商鞅宣布承认土地私有D.商鞅最早提出使用牛耕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人类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国史学家约翰索利曾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是民主制度上一次伟大的变革。

材料三: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改革,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此次变法有何举措,并请写出材料中对今天中国仍有影响的一项。
(2)材料二中的这个“她”是指谁?你怎么看待这一民主制度?
(3)材料三反应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改革仿效了哪一国家?此后日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4)材料三这场改革对你有何启示?
当前题号:4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工具与改革)

材料一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的事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2)材料二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从材料二、材料三中找出体现其影响的语句。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当前题号:5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同样,明清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
A.词B.小说C.诗歌D.戏剧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人类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强国之变)这注定是影响中国千年的变法,因为这场变法,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 的国家,才有以后秦朝统一六国,才有以后的“百代皆行秦制”。

(1)材料中的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并举出其内容中影响至今的一项。

(民主之变)该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扩大了公 民权利,确定了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对今天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2)“该城邦”指的是哪一城邦?并举出其除了政治领域外的一项成就(文化科技等方面)。

(仿效之变)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3)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之后日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4)三个变法的结果共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前题号:7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以下是其中两条规定:①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②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但如果奴隶主弄瞎了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了事。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人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

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认为,应当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残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的统治。

(1)材料一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韩非子属于哪一思想流派?这一流派的主张受到哪国统治者的青睐?为什么?
当前题号:8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以下历史背景和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孔子
B.文景之治——汉武帝
C.民族大融合——宋太祖
D.开创大一统——唐太宗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