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⑵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⑶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沁园春﹒雪》)
⑹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⑺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以“狂”字贯穿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况,联系个人处境,设身处地,表达了对魏尚的深切同情和怀念。 |
C.“天狼”即天狼星,代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射天狼”刻画出一个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者形象。 |
D.全词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的结局收尾,构思巧妙,自然地表现了诗人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把酒问青天,萌发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
B.下片写词人望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的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的相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
B.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的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
C.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此句表达了词人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及美好祝愿。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小题1】从苏诗的词前小序和杜诗之诗题可以看出两诗的主题都表现了________之情。【小题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是月夜感怀的名句,历来被后人所称道,请简析其表达的艺术效果。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行香子·述怀
弥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中火,梦中身②。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③。且陶陶④、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隙中驹:如快马驰过缝隙。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②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③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④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对上面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一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B.《行香子》中“无尘”写出夜气清新,“如银”写出月光皎洁。这两句营造幽静的氛围,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
C.《水调歌头》中的“归去”指飞上月宫,《行香子》中“归去”指归隐田园。 |
D.两首诗都以议论表达人生感悟,《水调歌头》表达对人世悲欢离合的释然,《行香子》写人生苦短、名利永恒的认识。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小题1】“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这里比喻_______;“清光”指月亮清亮的光辉,象征_______。【小题2】两词都是借月抒怀,请分析两词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1】这首词中“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___。【小题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