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小大之 : (2)吾妻之我者  
(3)望其旗 : (4) 寡人之耳者 
【小题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战 属予作文记之
B.皆于齐   于是入见威王
C.鼓作气   而或长烟
D.望其旗靡,逐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也
【小题3】以下选项对于原文划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小的信用不能被神灵所信服。
理解:这是曹刿和庄公关于治理国家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先决条件。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会减弱;第三次就穷尽了。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气势最初时最旺盛的道理。如今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一鼓作气”来形容做事时要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C.王之蔽甚矣。
翻译: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理解:这是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的结论,以此来讽谏齐王。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翻译:次日,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觉得徐公不如自己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理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邹忌对自己的形貌非常满意,有自恋倾向。
【小题4】曹刿和邹忌的劝诫都是成功的。曹刿入朝见国君,以“_______”引导国君一步步思考,逐渐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邹忌则用了类比的方法,让国君形象地认识到_______的重要性。(第一空用原文,第二空用自己的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9 09:5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