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候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候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酆(feng):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镐(hào):古代地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经建都在这两个地方。②高葆:堡垒类的建筑物。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去后至(________________) (2)下车之(___________________)
(3)褒姒大(________________) (4)数击鼓(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小题3】(甲)文中的“友人”已经知错,“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小题4】结合(甲)(乙)两文,请你谈谈对“守信”的看法。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私作群鹤舞于空中()(2)徐喷以烟()(3)数十()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3】阅读全文,“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晩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钱币乞之 蒙辞军中多务
B.大兄何事之晚乎  归来天子
C.忽啼求  水陆草木
D.蒙乃始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
【小题3】(甲)文中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
【小题4】(甲)(乙)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从选文角度来看。分别有什么特点?但是,两文段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小题5】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根据两文给人的启示,任选一个对象(对家长对学生对老师),写出你的建议。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_______________ 
②泉水激石,泠泠响:_______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_________________
④山岚色之妙: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负势竞,互相轩邈/②横柯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②月景尤为清
C.①有剩骨/②午未申三时
D.①急湍箭/②今岁春雪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编次、编入)当行(征发的队伍当中)。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佘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当理红妆  _______________
(2)双兔地走  _______________
(3)长而精   _______________
(4)木兰乃男装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四幅连环画的顺序被打乱了,请你根据(甲)文的内容重新排序,并将正确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项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D.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小题4】文中画线句“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所表达的主旨。《木兰诗》中与此句表达意思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木兰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女英雄,现在却有人认为她是女神,还有人认为她是女汉子,对此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速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闲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2】根据下面的句子探究问题:木兰从军到底多少年?
句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句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小题3】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4】本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塑造了木兰这一女英雄的形象。请认真阅读全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正面刻画是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本诗在塑造人物形象吋,釆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描写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
语言描写:如“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生动形象地把一位性格深沉的女子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侧面烘托也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叙事中透用坏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塑造人物形象。如“旦辞爷娘去......,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借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和家乡的____________之情,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小题5】“万里赴戎机,美山度若飞”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概括地写出了木兰的矫健身姿。请你展开联想,用简洁的文字具体描写出木兰的动作、神态等。80字左右。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2】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请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中的文告
B.愿为鞍马,从此替爷征   集市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塞山岭
D.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B.不闻杼声 万里赴戎
C.昨夜见军 对镜花黄D.双兔傍地相告
【小题3】下列语句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翻译:在集市到处购买马具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军身经百战而死,壮士们十年后回来了。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翻译:给木兰一共记了十二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D.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打开我东面屋子的门看看,在西面屋子的床上坐一坐。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旦辞爷娘去……”八句以排比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B.“旦辞爷娘去……”八句,写木兰从家里出发,经过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悲壮激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D.文章的繁简安排极具匠心,重点着墨写木兰征战场面,对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也作了简单的描述,富有生活气息。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因,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办。”其此之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黯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髙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寢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此之谓乎/丘未得志也
B.弗,不知其善也/孔子鼓琴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也/寒暑易节,始一
D.学不思则罔/黑
【小题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甲)文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小题4】(乙)文中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中“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孔子在学琴的过程是怎样“知不足”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将文中空缺处按原文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2】解释加点的字。
(1)折戟沉沙铁未___________
(2)视之___________
(3)王之甚矣___________ 
(4)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4】《赤壁》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文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简要分析一下这两篇诗文的内容与主题。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