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张岱(1597-1679)
- 李渔(1610-1680)
- 林嗣环(1607-约1662)
- 顾炎武(1613-1682)
- 魏禧(1624-1681)
- + 蒲松龄(1640-1715)
- 洪昇(1645-1704)
- 孔尚任(1648-1718)
- 查慎行(1650-1727)
- 纳兰性德(1655-1685)
- 方苞(1668-1749)
- 吴敬梓(1701-1754)
- 全祖望(1705-1755)
- 曹雪芹(1715-1764)
- 袁枚(1716-1798)
- 姚鼐(1732-1815)
- 龚自珍(1792-1841)
- 纪昀(1724-1805)
- 其他清代作家
- 李汝珍(1763-约1830)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注释)业:经营。比:等到。【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意暇甚
②狼亦黠矣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为火所伤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一处)
(1)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2)始 知 向 所 放 生 之 鳝 来 救 也。
【小题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又数刀毙之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C.悉纵之于河 | D.而周有鳝之行迹 |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由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一狼洞其中(打洞) |
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
C.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
D.一狼径去(离开) |
A.恐前后受其敌 |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C.屠乃奔倚其下 |
D.屠自后断其股 |
E.场主积薪其中 |
屠暴起,以刀劈其首,又数刀毙之。
【小题4】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 |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C.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D.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A.屠惧,投以骨 静以修身 |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相委而去 |
C.久之,目似瞑 有闻而传之者 |
D.恐前后受其敌 屠自后断其股 |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
B.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
C.“惧”“ 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所战胜。 |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
(2)博学而笃志(____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
(4)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划分两处)稍 长 亦 颇 驯 竟 忘 其 为 狼。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目似瞑____
②盖以诱敌____
③将啮其喉____
④信不诬哉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 |
B.一狼径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
C.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 |
D.亦毙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小题5】甲乙两文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对狼分别持什么态度?
(甲)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一狼洞其中
(3)丁氏对曰
【小题2】用现代汉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小题3】下面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B.其一犬/坐于前 |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
D.得/一人之使 |
【小题5】两文末尾划线句子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任选一文,加以简析。
(甲)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狼子野心
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③患耶?
注:①俟(sì):等待。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③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____
(2)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A.竟忘其为狼 | B.将啮其喉 | C.乃杀而取其革 |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小题4】(乙)文中的狼与生活中哪类人相似?并请找出原文回答。
【小题5】(甲)(乙)两文除了表达对狼的谴责外,还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黑体字词。(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
(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
(3)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
(4)狼亦黠矣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小题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小题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目似瞑
(2)将舐其喉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止有剩骨
⑵屠大窘
⑶其一犬坐于前
⑷意暇甚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复投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 | B.久之 |
C.又数刀毙之 |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小题4】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对你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