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黑体字词。
(1)行甚远______________
(2)恐前后受其__________
(3)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 
(4)狼亦矣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小题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小题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6 04:48: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     温而知新
B.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悲守穷庐,将何及
C.目似瞑,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恐前后受其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骨 静修身
B.后狼止前狼又至    相委
C.久,目似瞑 又数刀毙
D.恐前后受敌 屠自后断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惧”“ 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所战胜。

同类题5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②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带有戏弄的意味)。③㘎(hǎn):怒吼。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黔无驴,有事者船载以入   知之者不如之者(《论语》)
B.尽其肉,乃相委而(《陈太丘与友期行》)
C.增笑耳  技此耳(《黔之驴》)
D.跳踉大㘎 未若柳絮风起(《咏雪》)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驴不胜怒,蹄之。
【小题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益 习 其 声 又 近 出 前 后 终 不 敢 搏。
【小题4】(甲)文中屠户能够战胜狼,(乙)文中老虎能够吃掉驴,从屠户和老虎的角度,你得到的共同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