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     温而知新
B.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悲守穷庐,将何及
C.目似瞑,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恐前后受其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骨 静修身
B.后狼止前狼又至    相委
C.久,目似瞑 有闻而传
D.恐前后受敌 屠自后断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惧”“ 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所战胜。
【小题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5 02:4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剩骨 一狼得骨B.暇甚 甚仓皇
C.相数十步   意与日D.舍此 悟前狼假寐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并驱如故 竖下视
B.禽兽变诈几何哉 宋丁氏
C.有闻传之者 顷刻两毙
D.投刀劈狼首
【小题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B.乙文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C.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小题5】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担持刀
(2)狼不敢
(3)其一坐于前
(4)以诱敌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后断其股,亦毙
B.久,目似瞑。
C.晓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D.友人惭,下车引。 (《陈太丘与友期行》)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B.第2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
C.第3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转折点,屠户由被动转为主动,双方形成相持阶段。
D.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小题4】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类题4

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B.屠大 窘:处境困迫,为难
C.一狼去 径:小路D.意甚 暇:从容、悠闲
【小题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其一坐于前B.目似
C.一狼其中D.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高志异》,是一篇文言小说。
B.本文的叙事部分包含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本文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性格怯懦的屠户形象。
D.本文的主题是: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用足趴地。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意将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
(2)以诱敌(_________)
(3)狼闻四(_________)
(4)既而奄奄僵卧 (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暇甚/甚仓皇
C.狼不敢,眈眈相向/乃悟狼假寐
D.一狼径去/数十步
【小题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 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母爱。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写两狼一明一暗“诱敌”。(乙)文开头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D.(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描写和议论。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小题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