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划分两处)
稍 长 亦 颇 驯 竟 忘 其 为 狼。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目似____
以诱敌____
③将其喉____
不诬哉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
B.一狼径/待君久不至,已
C.刀劈狼首/静修身
D.亦毙/择其善者而从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小题5】甲乙两文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对狼分别持什么态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6 09:5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状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同类题2

阅读《狼》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列有关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屠乃/奔倚/其下。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小题2】下列句子不能表现“狼亦黠矣”的一项是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小题3】下列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B.文章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斗争精神的赞扬。
C.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屠户是本文的主人公,说明无论狼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篇幅较短,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B.文章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文章通过“遇狼”“御狼”“惧狼”“毙狼”这四个情节将屠夫的果断勇敢与狼的贪婪狡诈刻画得淋漓尽致。
D.文章有叙有议,尤其是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主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剩骨 一狼得骨B.暇甚 甚仓皇
C.相数十步   意与日D.舍此 悟前狼假寐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并驱如故 竖下视
B.禽兽变诈几何哉 宋丁氏
C.有闻传之者 顷刻两毙
D.投刀劈狼首
【小题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B.乙文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C.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小题5】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同类题4

阅读下列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相数十步  一狼径
B.狼不敢    跑号如
C.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D.狼之并驱如 令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小题3】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甲)文中的“屠”是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乙)文中的“竖”是“童仆”的意思,“牧竖”指牧童。
D.(甲)文“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和(乙)文“跑号如前状”都是倒装句。
【小题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