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宋濂(1310-1381)
- 刘基(1311-1375)
- 罗贯中(不详)
- 于谦(1398-1457)
- 吴承恩(1507-1582)
- 归有光(1506-1571)
- 汤显祖(1550-1616)
- + 袁宏道(1568-1610)
- 冯梦龙(1574-1646)
- 凌濛初(1580-1644)
- 徐弘祖(1586-1641)
- 魏学洢(约1596-约1625)
- 张溥(1602-1641)
- 其他明代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③梅花为寒所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B.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月景尤为清绝 |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②梅花为寒所勒 |
D.①皆在朝日始出 ②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月色入户(
(2)盖竹柏影也(
(3)止午、未、申三时(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题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寒食后雨①,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②,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③也。午霁④,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⑤以为快。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⑥,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反。
(节选自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
(注释)①雨:下雨。②洗红:为花洗尘送别。③滞:停止,拖延。④霁:雨停。⑤翻:反而。⑥浮:罚酒。【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3)偕诸友至第三桥_____
(4)落花积地寸余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荡舟浩歌而反。
【小题3】(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几句话运用了____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月光的 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调语。(1)余拏一小舟
(2)偕数友出东直
(3)波色乍明
(4)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二石兽并沉焉 |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C.局促一室之内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D.未百步辄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晶 晶 然 如 镜 之 新 开 而 冷 光 之 乍 出 于 匣 也
【小题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小题5】甲文张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而独往湖心亭看雪,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乙文一句“惟此官也”句中的“惟”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世界。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一处)每 冒 风 驰 行 未 百 步 辄 返。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客此 ⑵是日,更定矣 ⑶飞沙走砾 ⑷而此地适与余近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猿则百叫无绝 |
B.①是日更定矣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C.①冻风时作 ②作亭者谁 |
D.①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②然则北通巫峡 |
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小题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④,始极其浓媚⑤。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⑥,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抑制。④夕舂:夕阳 ⑤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⑥受用:享受。【小题1】下列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蝉则千转不穷 | B.为复有能与其奇者 |
C.对镜帖花黄 |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A.念无与为乐者 为春为月 |
B.别是一种趣味 是非木杮 |
C.山岚设色之妙 何陋之有? |
D.相与步于中庭 山门圮于河 |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5】两篇同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窥谷忘反
③止午未申三时
④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
B.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
C.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
D.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小题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甲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②乙文中“俗士”暗指________________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