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人不知而不(_________)(2)吾日三吾身(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_________)(4)知之者不如之者(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题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小题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当前题号:1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不亦乎____
(2)人不知而不____
(3)不矩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______的修养。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青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不亦乎?(________) (2)则________) (3)莫逾自________) (4)王生益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B.学者大忌
C.择善而从D.知者不如好之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小题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以下是一位同学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活页本,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当前题号:4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_)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3】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小题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人不其忧
⑵博学而
问而近思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3】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C.“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普通人生性强硬,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日省吾身
(2)不习乎
(3)疏食
(4)非淡泊无以
(5)与日去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小题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
【小题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
(甲)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名丘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七十三,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袛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服:服丧。②心丧: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③庐于冢上:在墓旁搭了一间小房住下。④百有余室:一百多家。⑤太史公:司马迁自称。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慕,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⑦余袛回留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名 丘 字 仲 尼 姓 孔 氏。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三年心丧 (4)相诀而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好之者不如之者   ②公大笑
B.①乐亦在其矣 ②过不至
C.①诸生以时礼其家   ②传不
D.①谓至圣矣 ②撒盐空中差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小题5】[乙]文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现了世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世人敬仰孔子的原因。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人不知而不
(2)逝者如斯夫
【小题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不亦乎    说:
(2)人谋而不忠乎 为:
(3)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小题3】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______,这就需要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