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名丘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七十三,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①三年。三年心丧②毕,相诀而去,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③,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④,因命曰“孔里”。
太史公⑤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⑥。”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袛回留之⑦,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服:服丧。②心丧: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③庐于冢上:在墓旁搭了一间小房住下。④百有余室:一百多家。⑤太史公:司马迁自称。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慕,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⑦余袛回留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A.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公大笑乐 |
B.①乐亦在其中矣 ②过中不至 |
C.①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②传不习乎 |
D.①可谓至圣矣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