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释)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未尝不叹息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
(4)不私于物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小题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①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②,且不华国③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释)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春和景明 (2)长烟一空
(3)把酒临风 (4)食粗衣恶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小题3】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仁宗康定元年,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小题1】颔联中的“迷”字极为传神,它与前句中的“_____”字相呼应。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中的“好峰”,“峰”即是指“千山高复低”,“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
B.“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表达了诗人因陶醉于山野景色而流连忘返的情形。 |
C.寒霜降落,熊爬上树,树林空寂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 |
D.尾联写的是眼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水乳交融。 |
(1)《繁星》《春水》是(作者) 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
(2)《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 (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个片段选自《___________》一课,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__,“他”是指_____________,“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_
【小题5】以上段落在刻画桑娜的形象是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小题1】《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
B.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为我们展示了八月飞雪苦寒、军营饯别奇寒、东门惜别惆怅、别后雪地思念四幅图景。 |
C.“愁云惨淡万里凝”中,一个“愁”字,写出诗人因友人即将归京,而自己仍然身处边塞,由此产生的落寞、凄凉之感。 |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整幅画面色彩鲜明,鲜活生动。 |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 家 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境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画面。(2)这两首词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映照出词人不同的人生境遇,请分别从写法和情感上说说两首词的不同。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在词中,作者把人、景、物、情瞬时的情状描摹得极富情趣。请根据相关内容,补全作者写景的顺序。(___________)——兴尽欲归——(__________)——惊起鸥鹭(每空限4个字)。
A.这首叙事诗通过卖炭翁被剥削、压迫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感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因此卖炭翁埋怨天气寒冷;诗人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
C.诗歌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
D.诗人在结尾没有直接议论抒情,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因此更深沉含蓄,令人深思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