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3)谈笑有鸿儒鸿: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 |
B.二十三年/弃置身 |
C.苔痕/上阶绿 |
D.何/陋之有 |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是应和之作,刘禹锡与李白在扬州相遇时,李白有赠诗在先,刘禹锡用此诗相酬答。 |
B.甲诗虽有沉郁感伤,但也并不消极颓唐,结尾明显表露了豁达的襟怀和昂扬的意趣。 |
C.乙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人的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 |
D.乙文手法多样,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 |
【小题6】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遭遇政治纷争,沦为“贬官”,贬官特有的身份和经历使他们的作品带上了特殊的文学印记,这在柳宗元、苏轼等名家的诗文中都有迹可寻。刘禹锡写此诗此文时也是贬官,试从甲诗乙文和其他贬官诗文中探寻“贬官文学”的特点,得出一二结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
C.不蔓不枝(长枝) | D.亭亭净植(种植 |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氤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②氤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亭亭净植: (2)陶后鲜有闻:
(3)而名之不可: (4)莫能肖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善绘者以意取似。
【小题3】因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
香味:莲—— ;兰——氤氲无所。
品味: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
【小题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做“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品性。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小题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 B.花之富贵者 |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能以径寸之木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4】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斯是陋室
③可以调素琴 ④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作者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还要提及“诸葛庐”“子云亭”?请谈谈你的理解。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 )
(3)不蔓不枝 枝( ) (4)陶后鲜有闻 鲜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
(3)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小题4】甲文中的陋室主人是否符合乙文中所说的君子标准,试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①,自绝徼②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③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④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注)①蓄:积聚。②徼(jiào):边界。③斩:砍伐。④槁:枯槁。【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
B.出淤泥而不染 染:污染。 |
C.濯清涟而不妖 妖:过分艳丽。 |
D.不蔓不枝 蔓:生枝蔓。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语段(甲)中作者所讲的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小题4】语段(甲)中作者对莲的喜爱与语段(乙)中京师对竹的喜爱是否相同?为什么?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恰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⑤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小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 |
B.常丐/食诵《诗》 |
C.无丝竹/之乱耳 |
D.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
(1)惟吾德馨(______)
(2)时闻者多哂之(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小题4】(甲)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作者写这句的用意何在?
【小题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不同之处。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全诗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小题2】本诗的“诗眼”是那个字?请结合诗眼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