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清算了猫的罪行,表现对猫的厌恶,试用简要的语言举出两点原因: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在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时,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双面失明,全身瘫痪。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其后,他又开始了另一部小说《_________________》的创作,但只完成了第一部,便与世长辞了,年仅32岁。
当前题号:1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二十四孝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篇文章。
当前题号:2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本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的《     》一文。《朝花夕拾》是鲁迅描写 的散文,共十篇。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 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请概述选段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说说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心情有哪些变化?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
当前题号:4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营造出一幅广阔无边的画面。
B.第二句讲诗人一离开京师,从此便远隔天涯,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C.诗人在第三句中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D.全诗集中反映了诗人离京时的复杂情感和甘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
【小题2】本诗前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 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小题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
【小题2】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小题3】你对选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有何评价?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在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
(作品)中的    (人物);
(作品)中的    (人物)。
当前题号:7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根据阅读的相关名著,完成题目。
【小题1】选段选自__________,文中的“他”叫__________。(填人名)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说这话的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小题2】《狗·猫·鼠》中作者仇猫的理由是什么?
当前题号:8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看《朝花夕拾》,我认识了她:讨孩子们喜欢,对孩子们的调皮行为似乎理解包容,而实际上,她两面三刀,唆使孩子偷母亲的首饰,并喜欢散布谣言,她是(_______)。我还认识了她:没有文化,愚昧迷信,而实际上,她富有爱心,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_______)(事件)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她是阿长。
当前题号:9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