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二十四孝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篇文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2:59: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故 乡(节选)

鲁 迅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小题1】“我”对闰土的影像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你能说说此变化的原因吗?
【小题2】文中的句子中“这地步”“一气”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3】文章最后再次描写海边奇异的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小题1】下列说法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作者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自卑之情。
B.“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的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面对这种状况的悲哀之情。
C.“……也无怪他们疑惑。”“——呜呼,无法可想!”这两句体现了作者激愤、悲愤的心情。
D.“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刺耳”的原因是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小题2】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谁?
【小题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同类题4

鲁迅的童年生活里有很多好玩的事和有趣的人,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甲)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

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节选自《狗·猫·鼠》)

(注释)髁(kē):骨节两端果丸形凸起物。

(乙)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小题1】请简要概括(甲)文所写的童年趣事。文中这只隐鼠后来怎么样了?
【小题2】想象(甲)文画线句描绘的情景,请补写两句话表现“我”当时的反应。
【小题3】请对(乙)文中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小题4】(乙)文结尾句“这些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