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相同之处是(  )
A.都能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B.都能通过观察试管、玻璃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
D.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同学们,你们现在做的试卷是复印机复印出来的,复印机中的墨盒属于有害垃圾。有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从参考资料中找到了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粉的工艺流程简图。
(生产流程)

(查阅资料)
资料一: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10
3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
14.0
17.0
25.0
33.0
35.3
33.0
30.5
27.0
 
资料二:被氧气氧化的反应原理为
资料三:获得的反应原理为
资料四:中铁元素有两种化合价,其化学式可用的形式表示;
(问题讨论)
(1)溶解时,用的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加入适量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中,要控制“通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四氧化三铁的产率最高,则上述流程中产生的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5)副产品是硫酸钠,由溶液获得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b→ ____→ ____d。
过滤 加热浓缩 冷却结晶 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
(组成确定)为确定用以上方法制得的四氧化三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同学们又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难溶性碱受热时能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资料二:反应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先生成,再生成(黑色),最后生成
(提出猜想)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同学们称取了样品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分析)因探究思路不同,兴趣小组分成甲、乙两小组。
甲组:(1)该组同学欲通过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确认该样品中的杂质,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水
(2)上述实验过程中,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加热后,继续通气体,防止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中的溶液倒吸入中;
③在本实验中,气体还能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利用仪器测定并绘制成反应过程中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1)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计算确定: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不需要写过程)。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近些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高温堆肥和填埋这三种。科学家研究发现,垃圾焚烧会导致某地区雾霾加重,颗粒物中硫酸盐含量迅速升高。硫酸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甲是氧化物
C.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丙遇到空气中的水会生成硫酸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复习金属的冶炼时,在参考资料上发现以下一段文字: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他们不禁产生了疑问:课本的实验中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真的是粉吗?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粉和粉末能被磁铁吸引而(黑色)不能;
资料二:中铁元素有两种化合价,其化学式可用的形式表示;
(提出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收集了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取少量黑色物质用磁铁吸引
黑色物质全部被磁铁吸引

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30%热的盐酸中
无气泡、溶液颜色变成黄绿色

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任何现象
 
(实验结论)
(1)甲实验现象说明黑色物质中没有__________,乙、丙实验现象说明黑色物质中没有__________。
(2)生成的黑色物质应为
(3)写出黑色粉末和热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  )
①Ba(OH)2→NaOH ②CuO →Cu(OH)2    ③HCl→ HNO3 ④Fe →FeCl2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   )
 
A.CuB.CuOC.D.Mg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碳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氧气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如下图),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4)实验操作:
①称取3.2 g氧化铁与2 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48.48 g的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连接,写出A装置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 g。
⑤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 g,氧元素质量为0.96 g。
⑥得到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要测定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取样品10克,得到如下A、B两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完全反应后
A组
玻璃管和氧化铜样品的质量共42.5克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共40.9克
B组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0.0克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2.3克
 
(1)本实验中利用了氢气的什么化学性质__________。
(2)不应选择__________组的实验数据来计算样品中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两组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一样,应将D装置连接在上图中的____________位置(用装置编号表示),并请在D装置上画出用导管连接的方式,并标出D中的液体名称_________。
(4)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气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聪在帮父母烧菜时想到: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小聪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烧后的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碳、水,同学们想利用甲图中的装置进行验证,请你帮助他们选择合理的装置并连接:燃烧后的混合气体应依次通过________装置。
探究二:甲烷燃烧会不会因氧气不足而生成一氧化碳呢?
同学们提出可用乙图装置加以检验,那么气体通入该装置之前应怎样处理?他们讨论后一致认为:
先把燃烧后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甲图中的A、B、C装置,然后再通入乙图装置。如果看到___________现象则表明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注意事项:混合气体通过乙装置进行实验时,应先通气体、再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小聪认为上述方案还存在缺陷,请你指出来: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氢化钙()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但它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氢气。小明在实验室里利用氢气和金属钙加热制取氢化钙,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资料在线:金属钙的活动性很强,遇水即刻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氢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要确认经过装置B后的氢气是干燥的,需在B、C间接入图二装置,而且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图一C装置玻璃管中取少量物质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酚酞后显红色,小明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生成。但小东同学认为小明判断不正确,你认为小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