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波
-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自然界中氧循环
- 自然界中碳循环
- 自然界中氮循环
-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CuCl2→KCl | B.KNO3→K2SO4 | C.Fe(OH)3→Fe2(SO4)3 | D.BaCl2→BaCO3 |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变化看,______循环与另外两种有本质区别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3)图表示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保集成实验舱内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空格处是指研究员的______作用。从生态系统成份看,仅有图中的成份能否维持该系统的碳氧平衡?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尽管使用生物燃料对于环境有好处,但化石燃料仍然广泛使用.下面的表格比较了燃烧石油和乙醇时所释放的能量和CO2。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乙醇是一种生物燃料.
依据表格,从产生相同能量所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的数据看,石油明显高于乙醇,但是很多人还是更喜欢使用石油而不是乙醇,原因是_________。
(1)从物质变化看,______循环与另外两种有本质区别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

(4)尽管使用生物燃料对于环境有好处,但化石燃料仍然广泛使用.下面的表格比较了燃烧石油和乙醇时所释放的能量和CO2。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乙醇是一种生物燃料.
燃料 | 1克燃料释放的能量(千焦) | 燃烧产生1千焦能量释放的CO2的质量(毫克) |
石油 | 43.6 | 78 |
乙醇 | 27.3 | 59 |
依据表格,从产生相同能量所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的数据看,石油明显高于乙醇,但是很多人还是更喜欢使用石油而不是乙醇,原因是_________。
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 |
B.H2O2、H2O、O2 |
C.KOH、K2CO3、KNO3 |
D.Fe2O3、FeCl3、Fe(OH)3 |
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
(3)2016年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17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_____(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
(3)2016年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17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_____(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用足量的碳粉还原氧化铜,装置如图甲,并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1)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观察到A处的黑色物质逐渐变______色,B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有CO2气体生成。
(3)想要除去生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若有剩余气体将它收集在集气瓶中,则应在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上图乙处添加连接装置____________。

(4)若添加的连接装置的集气瓶内能收集到气体,可推出生成的气体还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在下列数据中可能的是_______。

(1)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观察到A处的黑色物质逐渐变______色,B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有CO2气体生成。
(3)想要除去生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若有剩余气体将它收集在集气瓶中,则应在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上图乙处添加连接装置____________。

(4)若添加的连接装置的集气瓶内能收集到气体,可推出生成的气体还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在下列数据中可能的是_______。
A.1:6 | B.1:9 | C.1:12 | D.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