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透镜及其分类
-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凸透镜的汇聚作用
-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 树立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
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下列正确的是( )
A.像也只剩下一半 | B.不可能成像 |
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 |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
简易潜望镜、汽车观后镜、放大镜、照相机中主要的光学元件依次是( )
A.凸面镜、凹面镜、凹透镜、凸面镜 | B.平面镜、凹面镜、凹透镜、凸透镜 |
C.凹面镜、四面镜、凸透镜、凸透镜 | D.平面镜、凸面镜、凸透镜、凸透镜 |
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此时的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
白天在教室里,一同学用手拿着一个凸透镜伸直手臂对着窗外看,可以看到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 B.倒立缩小的实像 |
C.倒立缩小的像 | D.倒立放大的实像 |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
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
点滑到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
C.蜡烛在a点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 |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 |
沿凸透镜的主轴将物体从焦点匀速移向无限远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不正确的是( )
A.像的位置从无限远处靠近焦点 |
B.像的大小是由大变小 |
C.像的移动速度先慢后快 |
D.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幻灯机 | B.照相机 | C.放大镜 | D.潜望镜 |
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其中正确的是( )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其中正确的是( )
A.④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