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漂,鱼在云上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和鱼都是虚像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妈妈做饭时,小明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科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
A.筷子斜放在装水的碗里弯折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蛋壳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约为50N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B.笔在水面处“折断”C.凿壁借光D.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
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
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
A.水中的鸡蛋变“大”B.鸟的倒影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D.墙壁上出现手影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甲、乙、丙三名士兵并排站在鱼塘边同时正对着前方水下的鱼瞄准射击。结果甲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上方;乙也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下方;丙刚好射中鱼。由此可以推断(  )
A.甲、乙均未瞄准鱼B.乙、丙均未瞄准鱼C.甲、丙均未瞄准鱼D.只有丙一个人瞄准了鱼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 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 BB________ C.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
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缩小、正立的实像
(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科学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________有关。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光的________和光的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图乙中,小孔成像活动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