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浮力产生的原因
- 阿基米德原理
- + 浮力大小的计算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 浮力的变化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 | 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 |
C.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 | D.它们的密度关系是:![]() |
同学用弹簧秤、量筒、水、物块做测定浮力的实验,根据图中弹簧秤和量筒的示数,填写记录表格中的各项内容,并分析、比较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用数学式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物体重量(N) | 物体在水中时弹簧秤示数(N) | 物体受到的浮力(N) | 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cm3) | 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N) |
| | | | |
__________

将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甲乙两个实心小球,同时放入足量的水中,己知水的密度为ρ水,ρ1>ρ水>ρ2 ,则:
(1)若甲,乙两球体积相同,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为________;
(2)若甲,乙两球质量相同,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为________;
(3)现将甲乙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通过分析说明放手后甲球下沉,乙球上浮._____
(1)若甲,乙两球体积相同,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为________;
(2)若甲,乙两球质量相同,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为________;
(3)现将甲乙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通过分析说明放手后甲球下沉,乙球上浮._____
某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得读数为100N,全部浸入水中弹簧秤称得读数为50N,全部浸入某液体中弹簧秤称得读数为60N,那么(g=10N/kg)
(1)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多少?______________
(2)物体的体积多大?______________
(3)该物体的密度多少?______________
(4)求液体密度?______________
(1)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多少?______________
(2)物体的体积多大?______________
(3)该物体的密度多少?______________
(4)求液体密度?______________
如图甲,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 放在水平桌面上,实心圆柱形物体A 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人水中时( 水没有溢出容器)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小王将测量记录的数据绘制成乙图所示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乙可知,实心圆柱形物体A的高为_____________厘米。(2)观察图乙,分析F和h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____________有关 。
(3)由图乙可知: 当h等于14cm时, 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大小为多少?__________

(第32题图) |
(1)由图乙可知,实心圆柱形物体A的高为_____________厘米。(2)观察图乙,分析F和h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____________有关 。
(3)由图乙可知: 当h等于14cm时, 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大小为多少?__________
(绍兴-20)面积很大的水池,水面上浮着一边长为a、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开始时木块静止,如图甲。现用力F将木块匀速下压,运动时,F随深度H变化如图乙,则下列正确的是( )


A.正方体木块的密度为水的2/3 | B.在木块匀速下沉过程中,F最大值是 mg /4 | C.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的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功是mga /4 | D.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的过程中,F对木块做的功是mga /32 |
一个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为整个体积的一半,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若将空心部分注满水,放入水中再静止时将(水足够深)()
A.漂浮 | B.悬浮 | C.沉底 | D.无法确定 |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人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根据古代漏刻制作的简单模型。图中容器A是底面积为250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缸,容器顶盖上有大小两个孔;B是用密度为0.5×103kg/m3塑料制作的边长为10cm立方体底托;C为质量可忽略不计、总长度为60cm的轻质塑料标尺,标尺的一端与底托相连,标尺上均匀的刻有厘米刻度;D为固定于容器盖口处的指示箭头。
某次模拟计时实验中,同学们先将自来水龙头调至均匀间隙滴水状态,并测得水龙头每分钟滴水50滴,并用量筒测得每50滴水的体积为25.0cm3.再在容器A中加入适量水,将底托B放入水中,使其浮于水面上,此时标尺C呈竖直状态且位于大孔下方,指示箭头D恰好指于标尺的顶端零刻度处。此时开始滴水计时,假设整个计时过程标尺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经过3小时后,问:

(1)指示箭头D应指在标尺上何处?
(2)此时标尺和底托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牛顿?
(3)此装置最多还能计时几小时?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根据古代漏刻制作的简单模型。图中容器A是底面积为250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缸,容器顶盖上有大小两个孔;B是用密度为0.5×103kg/m3塑料制作的边长为10cm立方体底托;C为质量可忽略不计、总长度为60cm的轻质塑料标尺,标尺的一端与底托相连,标尺上均匀的刻有厘米刻度;D为固定于容器盖口处的指示箭头。
某次模拟计时实验中,同学们先将自来水龙头调至均匀间隙滴水状态,并测得水龙头每分钟滴水50滴,并用量筒测得每50滴水的体积为25.0cm3.再在容器A中加入适量水,将底托B放入水中,使其浮于水面上,此时标尺C呈竖直状态且位于大孔下方,指示箭头D恰好指于标尺的顶端零刻度处。此时开始滴水计时,假设整个计时过程标尺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经过3小时后,问:

(1)指示箭头D应指在标尺上何处?
(2)此时标尺和底托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牛顿?
(3)此装置最多还能计时几小时?
图中A、B都浸没于液体中,A与容器侧壁紧密接触,B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则:A_________浮力,B____________浮力(填“受到”或者“不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