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 压强大小比较
-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 压力的作用效果
- + 压强的变化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饮料瓶子,内部盛有饮料,瓶盖旋紧后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正放时液体对瓶底的压强________(填“大”或“小”),瓶子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密度为ρ、厚度为d、边长为L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光滑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
,在推薄板的过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p、F、f均不变 |
B.p大小由ρdg增大为,4/3ρdg,F不变、f变大 |
C.F大小由ρL2dg减小为3/4ρL2dg,p不变、f变小 |
D.p大小由ρdg增大为4/3ρdg,F、f不变 |
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一水桶,桶与水的总质量为5千克,用细线系一质量为1.78千克的实心铜球,用手提细线上端将小球缓慢浸没在水中,使铜球在水中静止不动,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桶中的水也没有溢出。已知铜的密度为
kg/m3。试分析、计算在这种情况下

(1)铜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________
(2)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桶底的压强是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根据你的判断,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将怎样变化? 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铜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________
(2)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桶底的压强是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根据你的判断,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将怎样变化? 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虚线处将其沿竖直方向截成大小不同的甲、乙两块,则两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


A.P甲大于P乙 | B.P甲等于P乙 |
C.P甲小于P乙 | D.无法判断 |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 B.4:3 | C.1:2 | D.4:1 |
试液在科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实验中所用的试液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 实验 | 试液 | 使用目的 |
A |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酚酞试液 | 能指示反应是否恰好完全 |
B | 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 酒精 |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
C |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 红墨水 | 便于读出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 |
D |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 亚甲基蓝溶液 | 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
A.A ![]() | B.B ![]() | C.C ![]() | D.D |
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甲组实验:
①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①在c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浓硫酸,有HCl气体产生,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气球微微鼓起.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闭a,将A中的药品替换为NaOH固体和浓氨水,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一段时间后关闭a,B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关闭c打开b,B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组实验:
①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①在c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浓硫酸,有HCl气体产生,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气球微微鼓起.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闭a,将A中的药品替换为NaOH固体和浓氨水,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一段时间后关闭a,B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关闭c打开b,B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金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2NaOH+SO2═Na2SO3+H2O。①关闭K,打开甲的橡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橡胶塞;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瓶内气压减小 |
B.步骤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直至与大气压相等 |
C.步骤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水倒流进入甲 |
D.步骤③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直至与大气压相等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水中的酒精 | B.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水 |
C.压入空气使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 D.往漏斗里吹气使乒乓球不下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