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 压强大小比较
-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 压力的作用效果
- + 压强的变化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汽车行驶在沙滩、雪地,常因轮胎下陷、打滑面受困,用“脱困板”垫在轮胎下面可化险为夷。“脱困板”下表面宽大,目的是________;上表面凹凸不平,目的是________。
汽车超载是当前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根源。为了加强监控,各地均设置超载监测站。如图所示,已知某汽车的自重为2吨,其载重量为10吨。现让该汽车前轮开上电子地磅秤,其读数为5吨,后轮开上电子地磅秤读数为6吨,且前后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相等。问:

(1)该汽车的前后轮对地面的压强是否相同?为什么?
(2)该汽车是否超载,通过分析计算说明理由。

(1)该汽车的前后轮对地面的压强是否相同?为什么?
(2)该汽车是否超载,通过分析计算说明理由。
小雨受到的重力为640N,已知他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

(1)他用图甲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6×103Pa.则物体A重力GA=?
(2)如图乙所示,若他用此滑轮组从水下缓慢提起边长为0.3m的正方体B(不计水的阻力、绳重和摩擦),当物体B的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2×103Pa时,小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匀速提升物体A时对水平地面压强的
,则物体B的密度ρB=?

(1)他用图甲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6×103Pa.则物体A重力GA=?
(2)如图乙所示,若他用此滑轮组从水下缓慢提起边长为0.3m的正方体B(不计水的阻力、绳重和摩擦),当物体B的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2×103Pa时,小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匀速提升物体A时对水平地面压强的

如图所示,小祥同学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到的重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B.滑板由滑行到静止的过程,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
C.滑板前后轮着地变为仅后轮着地,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力 |
D.双脚站立变为单脚站立,平稳的滑板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
(7分)学过压强以后,王丹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她的质量为50kg,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她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的方格纸,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图所示.(g取l0N/kg)

(1)(2分)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m2。(计数时凡大于半格、不满一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2)(2分)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3分)张燕想到了另外一种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她先让王丹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坑,测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ρ、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请你根据这些物理量推导出鞋印面积s的表达式。

(1)(2分)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m2。(计数时凡大于半格、不满一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2)(2分)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3分)张燕想到了另外一种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她先让王丹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坑,测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ρ、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请你根据这些物理量推导出鞋印面积s的表达式。
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装有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200g的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
B.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200g |
C.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200cm3 |
D.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2 N |
下列措施中为了用来增大压强的有:( )
A.建筑物的墙基比上部要加宽; |
B.芭蕾舞演员用足尖立在舞台上. |
C.菜刀、剪子用过一段就要磨一磨 |
D.滑雪者使用又宽又长的滑雪板; |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伸入一手指,手指没有碰到容器底部,水也没有溢出,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将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他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为6:5.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都截去甲边长的
,则甲、乙两个正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6:5 | B.5:6 | C.9:10 | D.10:9 |
水平桌面上放着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2∶3,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1∶3。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力之比是__________,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