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将出现的现象是( )
A.上升到最大高度后由于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会长期浮在空中 |
B.因为高空温度低,球内气体遇冷收缩,气球体积越来越小 |
C.由于氢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气球会一直上升 |
D.由于上升过程中球内压强大于球外压强,气球不断膨胀,一定高度后气球一定破裂 |
在研究大气压强时,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将一空的塑料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包装纸事先做成的小漏斗轻轻地放在杯口上(漏斗口做的大小适宜,且漏斗与杯口密切接触),他向漏斗中快速加入一定量的水,可观察到( )


A.部分水流入塑料杯后停止流入 |
B.水慢慢地全部流入杯中 |
C.水不流入杯中 |
D.水快速地全部流入杯中 |
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部放有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向容器中倒水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和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2 cm,物块的状态为________(填“沉在底部”“悬浮”或“漂浮”),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 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 C.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小 | D.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大 |
小明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球的体积是(h3-h2)S |
B.金属球的体积是(h2-h1)S |
C.金属球的质量是ρ水(h2-h1)S |
D.金属球的质量是ρ水(h3-h1)S |
某人用一根绳子系住水中的一个物体,试图将这个物体打捞出水。若物体的密度为3×103kg/m3 ,体积为10dm3,求
(1)要将物体提出水面,所用的绳子至少应能承受多大的拉力。
(2)在从水中向上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绳子承受的最小拉力是多大?
(1)要将物体提出水面,所用的绳子至少应能承受多大的拉力。
(2)在从水中向上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绳子承受的最小拉力是多大?
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他们是一对_________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的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密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到水和食盐水中,观察它是否能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分析)①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________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②分析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食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________(填“高”或“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他们是一对_________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的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密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到水和食盐水中,观察它是否能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金属块位置 液体 | a | b | c | d |
水 | 不能 | 不能 | 能 | 能 |
浓盐水 | 不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分析)①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________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②分析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食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________(填“高”或“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根据F浮=________可计算出浮力。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____。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方法________(填“1”或“2”),另一方法不可行的原因:________。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根据F浮=________可计算出浮力。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____。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方法________(填“1”或“2”),另一方法不可行的原因:________。
小科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想利用一弹簧测力计和一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所示。(铁的密度为ρ铁=7.9×103kg/m3)

(1)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为G=7.9N,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用G、F、ρ铁表示)。小科依据此规律,在测力计右侧标注出了液体的密度值,做成了一支密度计。
(2)当利用该此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7.1N的位置,则该刻度应标记为________kg/m3。
(3)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ρ与测力计示数F之间关系的是________。

(4)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十几倍,利用该密度计能否测出水银的密度并说明理由:________。

(1)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为G=7.9N,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用G、F、ρ铁表示)。小科依据此规律,在测力计右侧标注出了液体的密度值,做成了一支密度计。
(2)当利用该此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7.1N的位置,则该刻度应标记为________kg/m3。
(3)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ρ与测力计示数F之间关系的是________。

(4)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十几倍,利用该密度计能否测出水银的密度并说明理由:________。
如图1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足够高)。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2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则图3表示拉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求:

(1)图象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_?
(2)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____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____

(1)图象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_?
(2)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____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