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取一根内部横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直筒形塑料管,在底部扎上橡皮膜后,称得质量为2克。向管内倒入10克液体,再将它放入水中。放手后,观察到橡皮膜恰好变平,如图所示。请回答:

(1)气管内液体的密度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2)水对塑料管底部橡皮膜产生的压强大小。_________
(3)装有液体的塑料管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_

(1)气管内液体的密度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2)水对塑料管底部橡皮膜产生的压强大小。_________
(3)装有液体的塑料管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_
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总质量为10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B.烧杯中的溶液为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且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克 |
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
如图所示,在吸滤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紧塞子后,用打气简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出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
B.吸滤瓶中滴加红墨水可以使实验效果明显 |
C.瓶塞跳出的施力物体是瓶内空气 |
D.往瓶内打气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
向图示的烧杯中加人一定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且加水前后溶液温度保持不变。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描述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
B.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
C.溶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颜色不变 |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
图 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 1、图 2回答:

(1)3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2)图 2 中,试管里预先装有少量生石灰,当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考虑水分蒸发)。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是 (填“甲”或“乙”或“丙”)。

(1)3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2)图 2 中,试管里预先装有少量生石灰,当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考虑水分蒸发)。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是 (填“甲”或“乙”或“丙”)。
如图是水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C、D,物体A、B以及轻质杠杆MN组成。物体A通过细绳与滑轮C相连,物体B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且MO:MN=1:3.物体B受到的重力为100N,A的底面积为0.04
,高1m.当物体A恰好浸没在水中时,物体B对电子秤的压力为
;若水位下降至物体A恰好完全露出水面时,物体B对电子秤的压力为
,已知:
﹕
=6﹕1.滑轮重、滑轮与转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求:

(1)物体A完全浸没时,A受到的浮力
。__________
(2)物体A的密度
。__________
(3)当物体A有部分浸入水中时,如果把细绳由N端向左移动到N′处,电子秤的示数恰好为零,NN′:MN=1﹕6,此时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
。_____






(1)物体A完全浸没时,A受到的浮力

(2)物体A的密度

(3)当物体A有部分浸入水中时,如果把细绳由N端向左移动到N′处,电子秤的示数恰好为零,NN′:MN=1﹕6,此时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

为了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杂质,得到纯净的Na2SO4溶液。小王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加入适量的KOH溶液,使CuSO4和KOH恰好完全反应。②过滤,使生成的Cu(OH)2沉淀和液体分离。小王认为得到的滤液就是纯净的Na2SO4溶液。
(1)你认为小王的除杂质实验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____。
(2)上述实验用到 KOH 溶液。小王同学用天平和已知质量为 15g 的表面皿,准确称取28gKOH 固体来配制该溶液。称量时,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 43g 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 KOH 固体。这时指针偏向右边,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 。
(1)你认为小王的除杂质实验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____。
(2)上述实验用到 KOH 溶液。小王同学用天平和已知质量为 15g 的表面皿,准确称取28gKOH 固体来配制该溶液。称量时,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 43g 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 KOH 固体。这时指针偏向右边,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 。
李明同学仅用直尺这一测量工具测出了石块的密度。装置如图所示,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⑴上述实验步骤最佳顺序是__________ (填入步骤前的字母);

A.用细线将轻质直杆悬起来,悬点为 O,并将一 重物用细线悬于直杆 O 点左侧的 P 点; |
B.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装水的轻质塑料袋用细线挂在直杆 O 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 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该点到 O 的距离为 30.0cm; |
C.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待测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轻质塑料袋中; |
D.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待测石块用细线挂在直杆 O 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水平静止, 用直尺测得该点到 O 的距离为 12.0 cm; |
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 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小阳同学 根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 )

①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②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③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②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③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A.①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