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

A. A.B两物质都可能是晶体

A. A.B两物质都可能是晶体
A.物质B一定没有熔化 |
B.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40℃ |
C.在第9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
20℃时,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
B.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 |
C.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小杭同学有一张总体积为0.3米3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塑料泡沫床垫,将其放入水中时,床垫有
体积浸没在水中,求:
(1)此时床垫受到的浮力多大?
(2)床垫的密度是多少?

(1)此时床垫受到的浮力多大?
(2)床垫的密度是多少?
某校科技节上,老师将液氮“倒”在装有超导物质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上,由于液氮迅速汽化并_________热量,超导物质降温后变为超导体,使模型能悬浮在通电的环形轨道上。当模型在环形轨道上运行时,其运动状态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如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
B.40℃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
C.将4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
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成不饱和 |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可以调节建筑内的温度。则表示球内材料熔化的图象是()
A.![]() |
B.![]() |
C.![]() |
D.![]() |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是同学们曾经做过的科学实验,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 |
B. ![]() |
C.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