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向200克水中加入74克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且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的温度为_____ ℃。
(3)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 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结果精确到0.1%)

(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向200克水中加入74克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且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的温度为
(3)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 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o;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 ;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油的表达式为: .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o;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 ;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油的表达式为: .
室温为0℃,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 B.全部熔化 |
C.一点儿都没熔化 |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
喝滚烫的茶时,可以用嘴向水面吹气,不至于被水烫伤,其主要原因是()
A.向水面吹出的气可以将茶的热量吹走 |
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而蒸发有制冷作用 |
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有制冷作用 |
D.吹出的气体比茶的温度低,与茶混合后使茶的温度变低 |
某同学要称量10.2克食盐,10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其方法如下:
①取10克砝码放右盘;
②调节天平平衡;
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
其合理顺序是( )
①取10克砝码放右盘;
②调节天平平衡;
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
其合理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④① | D.②③①④ |
某兴趣小组把一固态物质加热后变成了液体,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变成固体,记录开始冷却后20分钟内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表格中有个别的温度值读错了。请你指出___________。
(2)请你判断该物体是不是晶体?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成员甲和乙重做实验,并画出了同一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

问:图中,该物质在BC段中,处于__________状态,此时该物质要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观察并分析:乙所画图象是否错误?____造成乙图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
温度/℃ | 95 | 89 | 84 | 80 | 70 | 80 | 75 | 71 | 67 | 64 | 60 |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1)表格中有个别的温度值读错了。请你指出___________。
(2)请你判断该物体是不是晶体?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成员甲和乙重做实验,并画出了同一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

问:图中,该物质在BC段中,处于__________状态,此时该物质要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观察并分析:乙所画图象是否错误?____造成乙图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