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月饼包装盒中的“脱氧剂”很好奇,他们观察到“脱氧剂”外包装标注的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打开发现灰黑色的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红棕色粉末。

查阅资料:①铁系“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铁能被氧气氧化,从而达到除氧保鲜的目的。铁被氧气氧化最终产物为红棕色的Fe2O3(其他产物忽略不计)。②Fe2O3+3H2SO4═Fe2(SO4)3+3H2O;Fe+Fe2(SO4)3=3FeSO4。
探究目的:小组同学欲探究该“脱氧剂”是否已经失效,并测定10g样品各成分的质量,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假设所有操作过程中物质质量没有损失)
步骤1:小科用磁铁接近样品,发现磁铁吸引了部分黑色固体。
步骤2:称取10g样品于一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7.32g。
步骤3:在上图装置的a导管处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将得到的7.32g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用电子秤称得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1g。
步骤4:将锥形瓶中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分析测算得知:滤液中溶质是硫酸和硫酸亚铁,并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82g。
交流讨论:(1)步骤2目的是
(2)小敏还认真分析题中所给资料,他认为用产生H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不合理。其理由是 :
得出结论:
(3)小科由步骤1得出的结论是:脱氧剂还没有失效。
(4)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10g该样品中铁粉的质量 克。(只写出结果)

查阅资料:①铁系“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铁能被氧气氧化,从而达到除氧保鲜的目的。铁被氧气氧化最终产物为红棕色的Fe2O3(其他产物忽略不计)。②Fe2O3+3H2SO4═Fe2(SO4)3+3H2O;Fe+Fe2(SO4)3=3FeSO4。
探究目的:小组同学欲探究该“脱氧剂”是否已经失效,并测定10g样品各成分的质量,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假设所有操作过程中物质质量没有损失)
步骤1:小科用磁铁接近样品,发现磁铁吸引了部分黑色固体。
步骤2:称取10g样品于一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7.32g。
步骤3:在上图装置的a导管处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将得到的7.32g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用电子秤称得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1g。
步骤4:将锥形瓶中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分析测算得知:滤液中溶质是硫酸和硫酸亚铁,并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82g。
交流讨论:(1)步骤2目的是
(2)小敏还认真分析题中所给资料,他认为用产生H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不合理。其理由是 :
得出结论:
(3)小科由步骤1得出的结论是:脱氧剂还没有失效。
(4)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10g该样品中铁粉的质量 克。(只写出结果)
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和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依图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AgNO3和Cu(NO3)2,为防止水体污染,现往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几滴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银、铜 |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硝酸铜。 |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

(1)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_________的质量分数;
(2)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 | 铜 | 锌 | 锡 | 铅 | 铋 | 镉 |
熔点/℃ | 1083 | 419. 6 | 231.9 | 327.5 | 271.3 | 320.9 |

(1)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_________的质量分数;
(2)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图A表示等质量的锌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
B.图B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C.图C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片反应 |
D.图D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 |
人体内大约含有30多种元素,其中有11种为常量元素,它们分别为碳、氢、氧、氮、钙、硫、磷、钾、氯、钠、镁,这11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Ca、K、Na、Mg |
B.Ca、C、K、Na、Mg |
C.Ca、C、P 、K、Na、Mg |
D.P、K、N、 Na、Mg |
将质量相等的a、b两块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产物中a、b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有关描述可能错误的是():


A.金属的活动性强弱:a>b | B.产生H2的质量是:a>b |
C.相对原子质量是:a<b | D.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a<b |
(9分)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能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以“曾青得铁化为铜”记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张同学对此很感兴趣,他利用硫酸铜进行趣味实验,将浸泡了蓝色硫酸铜溶液的滤纸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他很好奇,并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
(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还可能是 。
实验探究:
(1)取红色固体观赏,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1)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Cu2O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同学们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 。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 ℃。
交流讨论:
(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 。
(2)此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 (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
(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还可能是 。
实验探究:
(1)取红色固体观赏,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1)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Cu2O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同学们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 。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 ℃。
交流讨论:
(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 。
(2)此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 (填化学式)。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铝和硫酸铜溶液 | B.稀硫酸和烧碱溶液 |
C.氧化铁固体和盐酸 | 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