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溶质质量分数为3a%和a%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A.大于2a% | B.等于2a% |
C.小于a% | D.无法确定 |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也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2)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其中___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
(3)冰雹形成原因之一是液态水因气温骤降而形成的。比较大的冰雹会砸破车窗、砸伤行人,说明下落的冰雹具有_______能。
(4)体育素质检测时,质量为50千克小明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分钟跳了180次,每次离地面约0.05米,则小明在这次跳绳中的功率约为______瓦。(g取10牛/千克)
(1)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也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2)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其中___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
(3)冰雹形成原因之一是液态水因气温骤降而形成的。比较大的冰雹会砸破车窗、砸伤行人,说明下落的冰雹具有_______能。
(4)体育素质检测时,质量为50千克小明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分钟跳了180次,每次离地面约0.05米,则小明在这次跳绳中的功率约为______瓦。(g取10牛/千克)
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人CO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甲组同学认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而乙组同学认为CO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又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__________。(填“A”或“B”)
②收集一瓶CO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刊瓶内气球膨大。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CO2会溶于水,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___________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膨大程度__________(填“增大”或 “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甲组同学认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而乙组同学认为CO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又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__________。(填“A”或“B”)
②收集一瓶CO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刊瓶内气球膨大。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CO2会溶于水,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___________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膨大程度__________(填“增大”或 “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若需要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将装置A产生的氧气通过干燥装置后再与 (填“B”、“C”或“D”)相连。
(2)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 。

(1)若需要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将装置A产生的氧气通过干燥装置后再与 (填“B”、“C”或“D”)相连。
(2)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 。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 |
B.开始收集时,侧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
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 |
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缓解胃痛 |
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
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于室内装璜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
(1)甲醛属于________化合物(填“无机”或“有机”)。
(2)每个甲醛分子共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
(3)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甲醛属于________化合物(填“无机”或“有机”)。
(2)每个甲醛分子共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
(3)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的一元硬币为钢芯镀镍(Ni)合金,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Ni+H2SO4═NiSO4+H2↑。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已知:①X+H2SO4=XSO4+H2↑;②Y+2ZNO3=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的一元硬币为钢芯镀镍(Ni)合金,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Ni+H2SO4═NiSO4+H2↑。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已知:①X+H2SO4=XSO4+H2↑;②Y+2ZNO3=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 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填化学式表示)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1 | 1.2 | 1.4 | 1.6 | 2.0 | 7.0 | 11.0 | 12.2 |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 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填化学式表示)
某实验小组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6.0g放入试管中加热,并测得相关数据如表:
(1)表中m=________g;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
(4)该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____?
反应时间/min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剩余固体质量/g | 5.10 | 4.50 | 4.20 | 4.08 | m | 4.08 |
(1)表中m=________g;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
(4)该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____?
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
(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
反应过程 | 反应前 | 反应后 |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 34.3g | 32.7g |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
(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