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 人与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 遗传与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卵细胞和精子中均含有23条染色体,分别表示为22+X和22+Y |
B.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到达母体子宫后,才开始进行发育 |
C.婴儿的诞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
D.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
澳大利亚东海岸附近海洋中的大堡礁,拥有300种珊瑚,1500种鱼,4000种软体动物,5种龟,252种鸟。其中大量新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隔离 | B.食物丰富 | C.地域辽阔 | D.环境变化 |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同种生物的差异性的是( )
A.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的肤色差异 |
B.市场上销售的西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甜,有的不甜 |
C.西瓜和南瓜的叶子形状不同 |
D.市场上的番茄大小、形状不同,小番茄有红色、黄色两个品种 |
研究植物的向性时,小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蚕豆种子的向光性 |
B.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 |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 |
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1)绿豆在植物分类上属于 (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判断并说明理由 。
(3)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

(1)绿豆在植物分类上属于 (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判断并说明理由 。
(3)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英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四个烧杯分别贴上1、2、3、4号标签,在各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泥土,分别种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各实验变量及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
(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 。
(2)小英进行1号、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3)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 。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温度(℃) | 25 | 25 | 0 | 25 |
泥土干湿度 | 干燥 | 潮湿 | 潮湿 | 浸没在水中 |
空气 | 充足 | 充足 | 充足 | 不充足 |
种子发芽数(粒) | 0 | 19 | 0 | 1 |
(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 。
(2)小英进行1号、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3)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