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 人体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液处于________血管中.
(2)通过你的观察发现,此处血管的特点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_内被利用.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液处于________血管中.
(2)通过你的观察发现,此处血管的特点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_内被利用.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A




A.如图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
B.如图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C.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
D.如图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
如表是尿液形成过程中相关的三种液体,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③④⑥表示结构,②⑤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表中的X、Y、Z三种液体取自图中的不同部位,分析三种液体的成份含量,其中X液体取自图中______结构。
(2)下列有关尿液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可能是图中的______结构病变。
液体种类 | 部分成分含量(克/100mL) | ||
| 葡萄糖 | 尿素 | 蛋白质 |
X | 0.10 | 0.03 | 0.03 |
Y | 0.00 | 1.80 | 0.00 |
Z | 0.10 | 0.03 | 8.00 |

(1)表中的X、Y、Z三种液体取自图中的不同部位,分析三种液体的成份含量,其中X液体取自图中______结构。
(2)下列有关尿液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②的作用是滤过 | B.⑤的作用是重吸收 | C. ③中流出的液体是尿液 |
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
B.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
C.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氧化分解成葡萄糖 |
D.人体的异化作用就是指人体的呼吸作用 |
某科研小组尝试用枯草杆菌纤维素酶制剂分解秸秆制备饲料用葡萄糖添加剂,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表
(注:残渣比重指降解后残留的干物质和反应前干物质的质量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格,在试验所列举的条件中最适宜的组别编号为D,如果要进一步加快反应速度,还可以采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改进实验。
(3)生产中通常要对秸秆进行高温消毒后再进行酶解,某工作车间工人操作失误,加入酶制剂后再进行高温消毒。你认为消毒结束恢复常温后是否还需要重新加酶?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pH | 4 | 5 | 6 | |||
温度 | 15℃ | 25℃ | 15℃ | 25℃ | 15℃ | 25℃ |
加酶比例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反应时间 | 1小时 | 1小时 | 1小时 | 1小时 | 1小时 | 1小时 |
残渣比重 | 75% | 61% | 77% | 54% | 80% | 58% |
组别编号 | A | B | C | D | E | F |
(注:残渣比重指降解后残留的干物质和反应前干物质的质量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格,在试验所列举的条件中最适宜的组别编号为D,如果要进一步加快反应速度,还可以采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改进实验。
(3)生产中通常要对秸秆进行高温消毒后再进行酶解,某工作车间工人操作失误,加入酶制剂后再进行高温消毒。你认为消毒结束恢复常温后是否还需要重新加酶?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杭州某中学的小胡同学早晨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的1500米长跑比赛。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双腿酸胀。请回答下列问题:
(1)跑步时小胡的呼吸和脉博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_____ ;
(2)请写出其中某种成分从小胡肺泡毛细血管中运送至骨骼肌细胞的途径或路线_____ 。
(3)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 ,双腿酸胀的原因是_____ 。
(1)跑步时小胡的呼吸和脉博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_____ ;
(2)请写出其中某种成分从小胡肺泡毛细血管中运送至骨骼肌细胞的途径或路线_____ 。
(3)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 ,双腿酸胀的原因是_____ 。
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_______________.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

(1)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_______________.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小强同学是某中学八年级学生,他经常打电脑游戏到半夜.第二天早晨来不及吃早餐就上学,上午常常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普通现象;中午在校门口购买街边小吃、碳酸饮料、方便面、袋装零食等食物作为午餐。
(1)材料可知道小强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同学,青春期显著特征是____
A. 身高突增
B. 体重增加
C. 心肌增厚
D. 呼吸加强
(2)小强在购买袋装零食的时候还应该注意食品包装袋上是否有质量安全图标,请你在如图图标中帮他找到______
A.
B.
C.
D. 
(3)为了改善小强同学午餐的这种状况,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他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一碗、红烧牛肉一份、鸡蛋汤一碗,这份食谱中在增加下列哪项更合理?______
A. 清蒸鱼 B. 炒香菇油菜 C. 糖醋排骨 D. 烤鸭
(4)小强常以方便面等零食代替正餐,这符合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吗?________。
材料:小强同学是某中学八年级学生,他经常打电脑游戏到半夜.第二天早晨来不及吃早餐就上学,上午常常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普通现象;中午在校门口购买街边小吃、碳酸饮料、方便面、袋装零食等食物作为午餐。
(1)材料可知道小强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同学,青春期显著特征是____
A. 身高突增



(2)小强在购买袋装零食的时候还应该注意食品包装袋上是否有质量安全图标,请你在如图图标中帮他找到______
A.


C.


(3)为了改善小强同学午餐的这种状况,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他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一碗、红烧牛肉一份、鸡蛋汤一碗,这份食谱中在增加下列哪项更合理?______
A. 清蒸鱼 B. 炒香菇油菜 C. 糖醋排骨 D. 烤鸭
(4)小强常以方便面等零食代替正餐,这符合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吗?________。
科研人员利用生长状况良好的菠菜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1)科研人员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指示剂(无二氧化碳时,指示剂呈紫色,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指示剂会逐渐变为红色、黄色),取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三片新鲜菠菜叶分别放入A、B、C试管中,并做如下处理(如下图所示)静置5小时后,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通过对各试管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试管中指示剂呈现紫色,说明该装置中无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试管中指示剂呈现黄色,说明该装置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24小时期间,跟踪测量一株菠菜二氧化碳的吸收净量和放出净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曲线图能说明植物正在迅速生长,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曲线图上字母代表的各时间点,菠菜一天中在_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1)科研人员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指示剂(无二氧化碳时,指示剂呈紫色,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指示剂会逐渐变为红色、黄色),取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三片新鲜菠菜叶分别放入A、B、C试管中,并做如下处理(如下图所示)静置5小时后,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试管 | A | B | C |
指示剂颜色变化 | 紫色 | 黄色 | 红色 |

①通过对各试管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试管中指示剂呈现紫色,说明该装置中无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试管中指示剂呈现黄色,说明该装置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24小时期间,跟踪测量一株菠菜二氧化碳的吸收净量和放出净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曲线图能说明植物正在迅速生长,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曲线图上字母代表的各时间点,菠菜一天中在_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下表为科研人员对几种常见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每平方毫米平均数) 的统计情况,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表可知,一般陆生植物叶的气孔分布特点是_______。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的上、下表皮气孔数不同,这是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对环境的一种________。
(3)叶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_________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
植物名称 | 生长环境 | 上表皮气孔数 | 下表皮气孔数 |
苹果 | 果园 | 0 | 294 |
玉米 | 田地 | 101 | 216 |
豌豆 | 田地 | 94 | 158 |
睡莲 | 池塘 | 625 | 3 |
(1)由上表可知,一般陆生植物叶的气孔分布特点是_______。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的上、下表皮气孔数不同,这是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对环境的一种________。
(3)叶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_________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