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①减少工程量 ②运水比较节约 ③调节沿途湿度 ④减少水污染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小题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相对欠缺B.技术水平较低C.地质环境复杂D.气候条件恶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学者提出“红旗河”调水工程设想:从雅鲁藏布江取水,以“山区打隧洞、平原开明渠”的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地区。下图为“红旗河”调水工程设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平原开明渠”的主要好处是
A.减少工程量B.水量损失小
C.调节沿途气候D.减少水污染
【小题2】“红旗河”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哈密盆地的耕地面积增加
B.长江上游水电站的发电量增加
C.塔里木河的洪涝灾害加剧
D.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加剧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当时其耕地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的30%,财富占全国的60%。泾水多泥沙,郑国渠(如下图)是秦代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郑国渠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河流和地势特点,干渠和支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盐碱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农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早  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的开发
③关中地区社会稳定,没有战乱发生  ④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2】下列关于郑国渠引水灌溉工程叙述错误的是
A.渠水可自流,增加灌溉面积B.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容易使河水不能入渠
C.减轻关中平原地区的洪水威胁D.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分析图中黄河中游流经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4)南水北调中线及东线工程调入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区,评价其区位条件。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运河在我国有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两个时期。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以洛阳为中心,利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开通建设,是历史上“南粮北运”重要通道。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将运河改道成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增加了“避黄”和水柜(调水湖泊)等多种措施。大运河北段(淮河以北)建成后维护运行成本一直高居不下,同时还加重了沿线的缺水问题,上世纪50年代后,济宁以北基本失去航运功能。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大运河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东线调水,运河航运又与调水发生矛盾。2014年6月大运河成功申请获得世界文化遗产。下图甲乙分别示意隋朝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

(1)比较隋朝向北运粮时通济渠与永济渠的航速,并说明原因。
(2)分析历史上大运河北段维护运行成本高的自然原因。
(3)你是否赞同恢复大运河北段航运,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小题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遇到的最大地形障碍及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分别是
A.秦岭山脉 地表崎岖B.昆仑山脉 水源缺乏
C.祁连山脉 光照不足D.巴颜喀拉山脉 热量不足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是以色列地区示意图,右图是甲城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以色列大部分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境内的约旦河为自北向南流入死海的内流河,该国水资源短缺。随着地下水的开发以及北水南调工程的完成,以色列种植业规模开始扩大。
材料三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以色列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70 年代以后开始运用先进、高效的节水技术,不断扩大园艺作物(蔬菜、水果、花卉)的种植规模,并大量出口国外。
(1)分析乙成为北水南调工程取水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在以色列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
(3)调水工程及全国性的管道系统完工后,以色列每年定期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说明其回灌的季节及其环境效益。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陡甘宁盆(盆池县)环(环县)定(定边县)扬黄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大型电力扬水工程。该工程源自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多数设施分布在毛乌素沙漠边缘。

读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建设盐环定扬黄工程主要是为了
A.解决人畜饮水间题B.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C.缓解电力紧张趋势D.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小题2】影响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总干渠,抽水泵站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输水量B.人口密度C.线路长度D.地形起伏
【小题3】盐环定扬黄工程维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
A.资金不足B.技术难度大C.风沙灾害严重D.泥沙淤积严重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6分)选择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冬季温暖、多晴天、风力弱),是我国中部地区水质最好的大河。“引汉济渭”是陕西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主要采用隧洞引水方式,需要开凿出64.9公里长、直径为7米的山脉隧道隧洞。
材料二目前,陕西境内已拥有两个飞机制造厂。2015年5月“中俄苏霍伊商用飞机项目”又落户陕西西咸新区,以西咸新区为中心拓展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市场。
材料三 我国部分区域图及“西咸新区”规划示意图。

(1)分析汉中冬季天气特征的成因。(6分)
(2)分析苏霍伊商用飞机项目落户西咸新区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6分)
(3)西咸新区打造“生态田园新城”应该采取哪些举措?(8分)
(4)对于“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说出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6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华北地区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简图。
材料二:引滦入津工程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其中最艰难的是要穿越中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在200多条断层中修建一个12000多米长的引水隧洞,这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水利隧洞,也是引滦入津的“卡脖子”工程。
材料三:胶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冬天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被称为名副其实的“雪窝”。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河南省开封与洛阳所处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开封与洛阳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烟台和威海成为“雪窝”的原因。
(3)说明引滦入津调水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的差异。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