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的是________(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______基地(填字母),该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________工程,该工程对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3)图中属于B、C、D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________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主要意义在于( )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4)从图中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的是________(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______基地(填字母),该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________工程,该工程对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3)图中属于B、C、D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________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主要意义在于( )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小题2】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小题3】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小题1】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A.汽车工业出现在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 B.汽车工业不宜与相关工业集聚 |
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基础好 |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A.原料、燃料丰富 | B.分布集中,工业投人少 |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 D.重视科技投入 |
读下图“我国四大工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大工程中对北京产生直接影响的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青藏铁路 ④南水北调
【小题2】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缺口
②加速新疆的资源开发
③减少东部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小题4】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②控制沿线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治④沿线地区生产、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小题1】四大工程中对北京产生直接影响的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青藏铁路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A.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
B.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
C.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
D.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缺口
②加速新疆的资源开发
③减少东部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②控制沿线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治④沿线地区生产、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近年来,该实验区通过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清洁能源等现代产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平潭综合实验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地理位置优越
③政策支持 ④科技发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带动经济发展 | B.降低能源消耗 |
C.增加就业压力 | D.消除环境污染 |
A.寒潮 | B.台风 | C.干旱 | D.沙尘天气 |
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级示范区,最先转入该示范区的产业最有可能来自
A.珠三角经济带 | B.长三角经济带 | C.京津唐经济带 | D.中南经济带 |
据美国耐克公司网站介绍,最早耐克运动鞋的生产工厂设在日本,随着日本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生产基地移到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后来又迁至东南亚和中国大陆,到2010年越南成为最大的生产国。
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影响美国耐克运动鞋生产基地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劳动力 | B.资金 | C.市场 | D.技术 |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不会改变地理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加快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读皖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小题2】据图可知,安徽省实施“皖电东送”工程有有利自然条件是
【小题3】“皖电东送”工程对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小题1】下列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A.青藏铁路 | B.西气东输 | C.西电东送 | D.南水北调 |
A.市场距离近 | B.工业基础好 | C.交通便利 | D.煤炭丰富 |
A.能源结构趋向单一 | 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C.加剧用水供需矛盾 | D.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
截至2015年12月3日,进京“南水”已达8.12亿立方米,占北京市生活用水的70%。读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432千米, 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用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
【小题2】“南水”进京,有效地缓解了北京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时至今日,北京市继续推行用水阶梯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小题3】“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小题4】该线路跨越了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432千米, 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用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
A.北京、天津、湖南、河南 |
B.北京、天津、河北、安徽 |
C.北京、天津、江西、浙江 |
D.北京、天津、河北、河南 |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
B.引导家庭节约用水 |
C.保证农业供水需求 |
D.解决盐碱化问题 |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东部经济地带 | B.中部经济地带 |
C.东、中部经济地带 | D.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
读我国西气东办理一线、二线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 市。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经济 ,能源输出有利于区域发展;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 ,能源的 有利于区域的发展。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珠江三角洲的有利影响,列举三点。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 市。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经济 ,能源输出有利于区域发展;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 ,能源的 有利于区域的发展。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珠江三角洲的有利影响,列举三点。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是我国首条1 000千伏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读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皖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 )
【小题2】该工程有利于淮南( )

【小题1】皖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淮南资源浪费状况 | B.加快当地重工业发展 |
C.加强区际联系 | D.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A.减轻环境污染 | B.促进经济发展 |
C.科技水平的提高 | D.彻底解决交通运输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