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湿地及其功能
- 洞庭湖区湿地的保护
-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广西柳州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一条蜿蜒的柳江绕城而过形成一个壶形,导致柳州市几乎每年都遭遇洪水威胁。上世纪末柳州市修建了大量防洪堤,将柳江与城区隔离开来。下图所示为防洪堤一段,在一定季节,河漫滩和部分防洪堤上被附近居民种满了自给为主的蔬菜,此时蔬菜长势旺盛。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居民可以在此地种植蔬菜最主要是
A.因为河漫滩土壤肥沃,蔬菜品质好 | B.因为河漫滩面积广阔,且属于未利用荒地 |
C.因为蔬菜需水量大,此地灌溉水源充足 | D.因为靠近城市,市场广阔,取得经济效益 |
A.破坏城市景观协调性 | B.施农药化肥带来环境污染 |
C.给防洪堤带来安全隐患 | D.遮挡道路影响居民通行 |
材料一:东北三省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又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东北三省由于一些重要资源趋于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出现萎缩,资源开 发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材料二: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 农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但是近年国家已经决定停止 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甲地发展农业优势区位条件是 。
(3)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主要为了保护其作为 的生态功能。(4)填写下表,请你从资源利用、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主要对策。

材料一: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势低洼,由于生境条件不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沼泽(如图)。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先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500~8500℃,需水量大却怕涝。20世纪初,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4000公顷的甘蔗,收获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生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甘蔗种植。
材料二: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1)说明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种植业只出现在小块高地的原因。
(2)分析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甘蔗种植后,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和水质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4)分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扩张的原因。
下左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下右图是位于陕蒙交界的红碱淖,属于国家级的重要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红碱淖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完全干涸,难以摆脱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


(1)下图为①区域近年大力推广的生产模式,简述其优势。
(2)③地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和自治区水果蔬菜基地,评价③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3)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分析红碱淖萎缩的原因。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甲地位于我国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请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甲湿地的形成原因。(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势低洼,由于生境条件不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沼泽。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先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500~8500℃,需水量大却怕涝。20世纪初,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4000公顷的甘蔗,收获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生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甘蔗种植。

(1)说明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种植业只出现在小块高地的原因。
(2)分析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甘蔗种植后,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和水质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4)分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扩张的原因。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
材料一 位于东非大裂谷起点的赞比亚是非洲中部一个传统农业国。该国西部为平坦的高原地区,南部和东部多峡谷、瀑布,人均GDP约为450美元,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辅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以及少量内河运输,国内大多数骨干路网均建于1965—1975年间。水能蕴藏量大,但开发力度小,农村地区用电紧缺。
材料二 赞比亚气候资料(见下表)


(1)根据材料二简述该国西部地区沼泽地面积冬夏季节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2)描述该国农场集中区的分布特征,并从社会经济角度指出该国在实施大规模商品化农场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3)请对赞比西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五位,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这里也是甘蔗、咖啡、柑橘、玉米等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注:图中为7月等温线)

材料二:巴西1950—1980年30年间的城市化水平增幅很大,相同增幅的发达国家多花了20年才实现,在这一城市化增幅内,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而巴西只增加了0.6倍。到了2000年,巴西城市化水平达到8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

(1)M线为当月某日某时的_________(晨/昏)线走向。
(2)巴西的领土都在_________半球。根据材料二,1950—1980年的30年间巴西城市化水平增幅达_________%,该国现阶段城市化的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乙区域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
(4)图中甲处有大面积沼泽分布,试分析该处沼泽分布的自然原因。
(5)巴西利用本国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指出工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环境问题。
博斯腾湖(淡水湖)位于新疆天山南麓,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源地。湖西北部是中国内陆芦苇(纤维板原料)最集中的分布区。湖泊所在的博湖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已有8家10个项目的企业落户该县光伏发电(指利用太阳能发电)产业园区。图1为博斯腾湖周边简图,图2为博湖县湿地面积变化资料。

(1)博湖县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有利区位是 、 。(4分)
(2)据图1中信息推测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地的位置,并说明推测依据。(8分)
(3)据图2说明博湖县湿地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