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多沙少水”。2002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首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回答29~30题。
【小题1】【小题2】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小题3】【小题4】【小题5】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A.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B.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C.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D.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0-09-02 03:38: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建成独特的古民居—窑洞。据考证,黄土高原在秦汉前森林茂密,山清水秀。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与华北平原地区的聚落比,窑洞聚落具有
A.团聚状的特点
B.出入方便的优点
C.密度小的特点
D.冬冷夏热的优点
【小题2】与秦汉时期比,现代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下降,将导致
A.黄河上游气温日较差增大
B.黄河中游夏季入海径流减小
C.黄河上游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D.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发育加快
同类题2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
A.降水集中在夏季
B.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C.黄土高原由黄河冲积而成
D.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小题2】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
A.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
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小题3】关于黄河洪涝灾害治理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游修水库
B.下游加固大堤
C.下游挖入海新河
D.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同类题3
认真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的地理现象。
(2)说明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
同类题4
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发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我国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同类题5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上题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关系是( )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的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的
C.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
D.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以上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