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处为亚马孙热带雨林,目前遭到了严重破坏,主要原因是 ( )
【小题2】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小题1】甲处为亚马孙热带雨林,目前遭到了严重破坏,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
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 |
C.乱捕滥杀野生动物 |
D.过度引水灌溉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
下列不属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措施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
B.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 |
C.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
D.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
科尔沁地区在清朝康熙年间还是牧草丰盛的著名牧区,现在已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我国华北地区有严重的潜在威胁。下表反映了1949-1995年以来科尔沁沙地重心转移的情况。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年份(年) | 1949 | 1955 | 1960 | 1970 | 1978 | 1985 | 1990 | 1995 |
东经(度) | 121.97 | 121.93 | 121.94 | 121.88 | 121.86 | 121.75 | 121.80 | 121.71 |
北纬(度) | 43.57 | 43.51 | 43.54 | 43.59 | 43.63 | 43.80 | 43.68 | 43.84 |
【小题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 | B.向东北方向移动 |
C.向东南方向移动 | D.向西南方向移动 |
A.牧区严重超载放牧 | B.过度樵采,破坏固沙植被 |
C.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 D.水资源利用不当 |
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是_________,山脉是_________,沙漠是_________,铁路是_________,其该段走向主要受_________影响。
(2)C处东南方向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地形区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
(3)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A处设置了___________沙障。该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1)图中河流是_________,山脉是_________,沙漠是_________,铁路是_________,其该段走向主要受_________影响。
(2)C处东南方向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地形区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
(3)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A处设置了___________沙障。该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农牧交错带近年来不断移动的方向是
【小题2】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小题3】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永多且雨季集中

【小题1】我国农牧交错带近年来不断移动的方向是
A.向西北移动 | B.向东南移动 |
C.向东北移动 | D.向西南移动 |
A.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 B.加强天气预报 |
C.发展耐旱农作物 | D.全面种草,禁止种植业发展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永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漫画“把云留住”的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小题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

【小题1】与漫画“把云留住”的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 B.大气污染 |
C.森林破坏 | D.温室效应 |
A.差异性 | B.整体性 |
C.开放性 | D.同一性 |
闻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千米处,四周为高耸如削的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小题1】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冰雪融水补给过少 |
C.人为拦截地表水、抽取地下水 | D.沙漠扩张 |
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 | 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 |
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 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 |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石灰岩山体较为坚固)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
D.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
A.降低爬山难度 | B.增加耕地面积 |
C.便于汇集雨水 | D.防止台风侵袭 |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印度西部和北部地区频繁遭受沙尘暴的原因。
(2)推断此次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原因。
(3)简述为了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当地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
2018年5月2日晚,印度西部和北部遭遇强沙尘暴,其以超过130千米/时的速度,经过北方邦、拉贾斯坦邦及旁遮普邦等地。沙尘暴所经之处,许多房屋被夷为平地,很多居民在睡梦中被压死。下图为印度西部和北部区域图。

(1)分析印度西部和北部地区频繁遭受沙尘暴的原因。
(2)推断此次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原因。
(3)简述为了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当地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