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小题1】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新疆 | B.青海 |
C.陕西 | D.宁夏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
材料 科2006年9月5日报道:近一个月来,随着旱季的来临,印尼苏门答腊岛、廖内群岛和加里曼丹岛发生了多处森林火灾。绿色和平派往苏门答腊岛和廖内群岛的紧急调查小组发现蔓延的森林大火和低垂的浓烟正在威胁着数百万人的健康,同时使气候进一步恶化。绿色和平呼吁印度尼西亚政府停止在脆弱森林环境中的一切土地开荒,终止恶性循环。
绿色和平紧急调查小组发现该地区的相思树纸浆林和棕榈油种植园是此次森林大火的主要祸因,同时也是造成火势急剧恶化的根本症结。“该地区大部分的森林属于湿地森林的一种——泥煤地森林”,绿色和平原森林保护项目的Hapsoro先生解释:“这些泥煤湿地一旦遭受砍伐,河道开挖或租让,就会像海绵一样迅速蒸发,变得极其易燃。对于这种湿地的改造如果不停止,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就无法避免,年复一年的环境恶化也就无法避免。”“印度尼西亚政府必须对该地区的土地开荒和森林砍伐重新作慎重的考虑,这样才能够将印度尼西亚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最小化。”
(1)印尼是热带雨林分布较广的国家之一,属世界三大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区之一的_______ 地区的一部分,另外两个分布区是_____ __、_______ _。(2)“这些泥煤湿地一旦遭受砍伐,河道开挖或租让,就会像海绵一样迅速蒸发,变得极其易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雨林的______ __特点, 这种特征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3)“……浓烟正在威胁着数百万人的健康,同时使气候进一步恶化。”试分析热带雨林被破坏对全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
D.彻底退耕还林 |
为了加快亚马孙流域的大规模开发,巴西政府建成了全长达5500多千米的亚马孙横贯公路。下图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修建亚马孙公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而修建 |
B.从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 |
C.促进了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 |
D.修建雨林公路有利于热带雨林的保护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
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
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主要方式 |
D.巴西政府为偿还外债将雨林出售给发达国家 |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 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林 |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
A.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 | B.“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 |
C.巴西东北部气候干旱 | D.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
【小题1】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可能造成
A.全球大气中的CO2含量减少 | B.全球年平均降水量增多 |
C.当地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 D.当地河流泥沙含量减少 |
①采伐与造林相结合 ②大力发展种植业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迁入大量人口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小题1】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A.滥采矿产 | B.过度放牧 | C.滥伐森林 | D.滥垦耕地 |
A.云贵高原 | B.江南丘陵 | C.内蒙古高原 | D.黄土高原 |
A.营造防护林 | B.由畜牧变农耕 |
C.开辟水源、多打井 | D.规定一定的载畜量 |

【小题1】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 B.柴达木盆地 |
C.新疆的天山 | D.内蒙古高原 |
A.利用风力发电 | B.兴建小水电站 |
C.营造速生薪炭林 | D.修建核电站 |
A.过度樵采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 | D.工矿开采 |
A.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绿洲环境总体趋于好转 |
B.风沙活动增强,盐碱地面积增加 |
C.绿洲经济以农业为主,无环境污染问题 |
D.随着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加强,绿洲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

【小题1】该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 )
A.由北向南递减 | B.由东向西递减 |
C.最大值出现在中部 | D.最小值出现在西北部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 B.降雨侵蚀力增强 |
C.输出泥沙量减少 | D.耕地面积减少 |
长江,地跨我国三大阶梯,干流流经我国11个省、市、区。长江流域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它集中了山、水、林、田、湖、草中几乎所有的元素,哺育着人类与各种生物,赋予我们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园。然而,长江流域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下图为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源头所处的甲地是著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该地湿地广布,简述该处湿地的成因。
(2)长江上游的乙地是我国物种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游的丙段是我国洪涝灾害较为频繁发生的地区,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河段洪涝频发的原因。
(4)大量的人口居住和工农业生产活动,给长江水质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水污染日趋严重一直是长江保护的核心问题。要保障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守护好水资源和水环境,请你为保护长江水质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