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粘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A.地形低平,排水不畅 | B.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
C.海拔较高、冻土广布 | D.土质粘重,容易下渗 |
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 “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
大的“红色荒漠化”?

(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 “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

据报道,位于以色列的死海西岸,近年水位以平均每年一米的速度下降。“死海不死”的说法的确已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下图是“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设施”及“死海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 | B.下游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增多 |
C.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 D.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 |
A.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 B.对河流的调节能力下降 |
C.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 D.周边地区地下水位抬升 |
读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小题2】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小题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小题1】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 B.鼠害猖獗 | C.交通工矿建设 | D.过度樵采 |
A.过度樵采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开垦 | D.水资源利用不当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②③⑤⑥ |
下列关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能抬高地下水位,加速水循环
②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③能起到减缓地表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
④不同类型的森林由于树冠、根系的差异,其水源涵养的能力不同
①能抬高地下水位,加速水循环
②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③能起到减缓地表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
④不同类型的森林由于树冠、根系的差异,其水源涵养的能力不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 ,B ,C ,D 。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发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 ,B ,C ,D 。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地区 | 自然原因(差异) | 治理措施(共同点) |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 气候干旱,降水少 | |
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 | | |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就是沙漠 |
B.荒漠化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
A.气候干旱 |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C.开采矿产 | D.过度开垦 |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开采和过度的放牧 | 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
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 | D.工矿开采不重视环境保护 |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上升到9.6,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pH上升
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 | B.②③⑥ | C.①②④ | D.②⑤⑥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防风固沙
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