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小题2】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小题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 D.夏季风强劲 |
读下图,图中①②两地均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形成①地“千沟万壑”景观的自然原因是
【小题2】①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②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小题3】①②两地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小题1】形成①地“千沟万壑”景观的自然原因是
A.风力侵蚀 | B.流水侵蚀 |
C.风化作用 | D.沉积作用 |
A.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
C.纬度位置 | D.盛行风向 |
A.平整土地 | B.改良土壤 |
C.修建梯田 | D.植树种草 |
下图为黄土高原的某小流城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
【小题2】图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小题1】图示区域
A.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B.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
D.南北最宽处约30km |
A.水体污染 | B.石漠化 | C.水土流失 | D.土壤盐碱化 |
下图为我国三种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乙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地区也较为普通,其成因不包括

【小题1】关于甲、乙、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甲——次生盐碱化 | B.乙——湿地萎缩 |
C.丙——土地荒漠化 | D.乙——水土流失 |
A.地势起伏较大 | B.土质疏松 |
C.降水强度大 | D.植被破坏 |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A.洪涝灾害频繁 | 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
C.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 | 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
A.缺乏分解者 | B.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
C.缺少枯枝落叶 |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
读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表: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小题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
【小题2】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小题3】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①抽取地下水 ②生态移民
③建设防护林体系 ④开采矿产资源
表: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次)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小题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
A.逐渐变慢 | B.变化不明显 |
C.逐渐加快 | D.无法判断 |
A.围湖造田 |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C.植树种草 |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
①抽取地下水 ②生态移民
③建设防护林体系 ④开采矿产资源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 | 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 |
C.位于从半干旱向干旱过渡的地区 | 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丘陵山区小 |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 D.黄土高原上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
读“黄河流域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黄河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至少答出三点)
(2)形成黄土高原地表破碎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水土流失对下游河道造成的影响是 ,水土流失对中游地形造成的影响是 。
(3)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选择填空)
A. 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 B. 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 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D. 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4)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工程措施是 (选择填空)
A.打坝淤地 B.梯级开发 C.缓坡修梯田 D.植树种草

(1)简要说明黄河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至少答出三点)
(2)形成黄土高原地表破碎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水土流失对下游河道造成的影响是 ,水土流失对中游地形造成的影响是 。
(3)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选择填空)
A. 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 B. 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 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D. 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4)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工程措施是 (选择填空)
A.打坝淤地 B.梯级开发 C.缓坡修梯田 D.植树种草
A.修小水库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丙地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2)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3)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
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简述丙地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2)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3)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