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三种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甲——次生盐碱化
B.乙——湿地萎缩
C.丙——土地荒漠化
D.乙——水土流失
【小题2】乙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地区也较为普通,其成因不包括
A.地势起伏较大
B.土质疏松
C.降水强度大
D.植被破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3-09 11:2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表示(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小题2】图中②因素造成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于( )
A.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
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C.干旱的绿洲边缘
D.内陆河流沿岸或冲积扇地区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源区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等植被类型。源区内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及土壤水热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冻结期(10月中旬—次年4月上旬)、生长前期(4月中旬—5月中旬)、生长期(5月下旬—8月中旬)和生长后期(8月下旬—10月上旬)。源区内不同阶段,尤其是冻结期和生长期之间日均蒸散发量(水分蒸发和散发量的简称)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长江源区位置及各典型高寒草地的面积年均变化率。
(1)分析长江源区不同阶段蒸散发量差异显著的原因。
(2)说明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带来的影响。
(3)推测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和主要驱动因素。
同类题3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处荒漠化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甲、乙两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植被茂盛
B.气候干旱
C.河流水系发达
D.矿产资源短缺
【小题2】乙地区荒漠化不及甲地区严重,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封闭,风力微弱
B.土壤贫瘠,不利垦殖
C.矿产丰富,开发较少
D.距海较近,降水较多
同类题4
下图为我国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重点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最主要人为原因的不同。
(2)如果丁地区森林遭到破坏,可能对长江中、下游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3)请说明戊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4)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同类题5
下图为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图中甲、乙对应的是
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小题2】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①南水北调 ②退耕还林 ③治沙治水 ④节约用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小题3】该区域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