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卷上。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合计50分。
某中学生态调查小组对我国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将其生态状况绘成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小题2】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小题3】针对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当地宜采取的对策是( )
某中学生态调查小组对我国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将其生态状况绘成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A.滥采矿产 | B.过度放牧 | C.滥伐森林 | D.滥垦耕地 |
A.云贵高原 | B.江南丘陵 | C.内蒙古高原 | D.黄土高原 |
A.营造防护林 | B.由畜牧变农耕 |
C.开辟水源、多打井 | D.规定一定的载畜量 |
读“新疆和田地区有关资料”“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 新疆和田地区水资源和人口、耕地情况

资料二 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新疆和田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当地的农业以 为主。
(2)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 ,河流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化。
(3)三道防线中,林带发挥了 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 ,蒸发量比沙丘地区 。
(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相应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资料一 新疆和田地区水资源和人口、耕地情况

资料二 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新疆和田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当地的农业以 为主。
(2)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 ,河流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化。
(3)三道防线中,林带发挥了 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 ,蒸发量比沙丘地区 。
(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相应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A.土地盐渍化 |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 C.绿洲沼泽化 |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E.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 |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类型及面积统计数据表(单位:万平方千米),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新疆地区
①荒漠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土地面积②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地利用不当③保护植被、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措施④荒漠化不可能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
【小题2】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流水侵蚀力较强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③近地面水平气流较强④人类不合理的经营活动

【小题1】新疆地区
①荒漠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土地面积②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地利用不当③保护植被、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措施④荒漠化不可能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①地表流水侵蚀力较强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③近地面水平气流较强④人类不合理的经营活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下题。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
B.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C.冬季风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 |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 )
【小题2】下列有关田纳西河及其流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小题1】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风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
A.田纳西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
B.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东部著名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
C.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
D.长期以来,田纳西河流域一直是美国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 |
(加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沙尘暴分布地区及出现次数示意图。

材料二 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
材料三 “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
(1)描述我国沙尘暴的分布特征。
(2)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有 、 、 、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沙尘暴分布地区及出现次数示意图。

材料二 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
材料三 “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
(1)描述我国沙尘暴的分布特征。
(2)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有 、 、 、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北方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5.5%,日趋严重的土地沙化正影响着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小题3】【小题4】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应是
【小题1】【小题2】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人们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 B.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所致 |
C.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致 | D.气候干旱所致 |
A.恢复自然植被 | B.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 |
C.集资防治 | D.设置大沙坝固沙 |
选作题【环境保护】
国家制订的“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简述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自然原因。
国家制订的“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简述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自然原因。
从图中看出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
据土库曼斯坦中立报报道,土库曼斯坦80%国土为荒漠,耕地和自然区域均不同程度地面临荒漠化问题。一些自然因素加剧了荒漠化,如泥石流、沙尘暴及里海和咸海水位的剧烈变化等。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监测咸海水面变化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2】咸海水位剧烈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小题1】监测咸海水面变化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 B.RS | C.GPRS | D.GPS |
A.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
B.植被破坏,沙漠化严重,吞噬湖泊 |
C.不合理灌溉,注入咸海的河流水量减少 |
D.生态破坏,河道阻塞,注入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