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河南省南阳市某地石漠化景观,这些石漠化区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同时由于缺少植被涵养水源,已引发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人畜饮水困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

【小题1】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土质疏松 | B.土壤贫瘠 | C.过度垦殖 | D.乱砍滥伐 |
A.封山育林、建设草地 | B.修建梯田和灌溉设施 |
C.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 D.发展规模化小麦种植 |
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M侧种上苔藓和杂草,N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脸盆,再把带小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下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小题 。
【小题1】关于该实验,正确的是
A.M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
B.N侧的脸盆里水少、水位变化慢且没有沙土 |
C.该实验主要模拟水循环的大气降水环节 |
D.该实验主要验证植被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 |
A.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 |
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
C.黄淮海平原的低洼地的治理 |
D.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治理 |
读图“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地表形态速写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表示的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有:

(1)图中所表示的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有: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支流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水电站: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该工程建成后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____,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黄河断流的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5)在图上绘出黄河上游的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D、E分别注明,并指出:D是________平原,E是________平原。

(1)支流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水电站: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该工程建成后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____,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黄河断流的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5)在图上绘出黄河上游的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D、E分别注明,并指出:D是________平原,E是________平原。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判断33—35题。

【小题1】B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A附近河段,可能原因之一是
【小题2】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小题3】C河段的支流和水系的密度明显大于B附近河段,原因是C河段

【小题1】B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A附近河段,可能原因之一是
A.A附近河段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河段附近没有工业污染 |
B.A河段支流多,B河段支流少 |
C.B河段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比A河段强 |
D.A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B河段 |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
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
D.乙以土地荒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
A.附近地区的地形平坦,而B河阶段附近地区地形起伏大 |
B.流经半干旱地区,流水对地表的作用比B河段附近强 |
C.附近地区地形更为破碎 |
D.位于B河段的下游 |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该地最有可能是______(鲁中、苏南、琼中、滇西),属于______气候。简述该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⑵ 图中①、②、⑦、⑧四个地点,冬季气温最高的是__。理由是什么?
⑶ 图中序号(①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②丘陵梯田区,③灌溉农田区,④城镇地区)表示的几个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__。本地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采取哪些措施?
⑷ 本地区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理想途径有______、______。
⑸ 为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该地区所在城市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原因。

⑴ 该地最有可能是______(鲁中、苏南、琼中、滇西),属于______气候。简述该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⑵ 图中①、②、⑦、⑧四个地点,冬季气温最高的是__。理由是什么?
⑶ 图中序号(①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②丘陵梯田区,③灌溉农田区,④城镇地区)表示的几个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__。本地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采取哪些措施?
⑷ 本地区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理想途径有______、______。
⑸ 为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该地区所在城市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原因。
阅读材料及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 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
2005年人口普查江苏省人口密度729 A/km2、甘肃省人口密度57人/km2。
(3)分别说明江苏省和甘肃省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南京和敦煌分别为江苏和甘肃两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遗产。

(4)据表概括南京客源特点,并评价敦煌客源市场条件。
(5)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 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
2005年人口普查江苏省人口密度729 A/km2、甘肃省人口密度57人/km2。
(3)分别说明江苏省和甘肃省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南京和敦煌分别为江苏和甘肃两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遗产。

(4)据表概括南京客源特点,并评价敦煌客源市场条件。
(5)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读我国甲乙丙三处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三幅景观所反映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小题2】有关治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小题1】三幅景观所反映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化 | B.水蚀严重 |
C.植被破坏 | D.风蚀严重 |
A.甲图要全面实行封山育林 |
B.乙图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
C.丙图要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
D.甲图要发展立体农业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A地区的地貌特征是________,其主导产业是工业________。
(2)A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
(3)A地区环境问题治理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

(1)A地区的地貌特征是________,其主导产业是工业________。
(2)A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
(3)A地区环境问题治理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
下页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区显著的地表特征是(1分) ,形成是(1分) 。
(2)图中A河是我国重要河流,但其通航能力差,试分析其原因。(3分)
(3)该区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 ,如何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分)
(4)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1分) ,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区显著的地表特征是(1分) ,形成是(1分) 。
(2)图中A河是我国重要河流,但其通航能力差,试分析其原因。(3分)
(3)该区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 ,如何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分)
(4)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1分) ,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