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
C.防止洪水泛滥D.发展水产养殖
【小题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防渗漏灌渠,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大力种植棉花、可可
D.营造防护林,保护农田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8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①③所代表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名称分别是:(4分) ①  ③
(2)我国南水北调的原因是 ;(2分)西气东输与西电东送的原因是    。(2分)
(3)图中A所在地区近几十年来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该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至少回答2条)(4分)
(4)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9分)2014年1月6日,中国农科院主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铃薯耐瘠薄,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理论亩产可达8吨/亩,远超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传统主粮。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均衡,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目前,我国平均亩产量为0.93吨/亩,在世界排名第92位;人均年消费量37公斤,低于世界土豆人均年消费量的50公斤。
材料二 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1)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我国将马铃薯列为“第四主粮”的主要原因。(3分)
(2)甲地区降水丰富,但是农业用水非常紧张,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乙地所在的地带与我国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3分)
(3)下表为乙丙两地马铃薯产业的比较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乙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3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期年均将有95亿立方米水送至北方,其中北京将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总体上南高北低,可以利用地势自流 ②不需开挖新渠道,工程量较小 ③水源地位于汉江上游,水质较好 ④调水量不受季节限制,能够稳定供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小题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改变气候类型B.加剧地面沉降
C.减少洪涝灾害D.增加地表径流
【小题3】北京发改委表示:南水进京之后,北京市仍将继续执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主要目的是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促使家庭节约用水D.降低家庭用水成本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图中等值线为该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根据图示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根据图中等值线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分析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4分)
(2)图中C地的优势经济作物是棉花,和新疆相比该地发展棉花生产的相对不利气候条件有哪些? (4分)
(3)图中D区是著名工业区,D工业区与沪宁杭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4分)
(4)图中E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__________。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8分)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1、2,回答问题。
材料1: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2:珠江流域图

(1)说明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4)与周边省份相比,贵州地下水资源较贫乏,分析其主要的自然原因。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是华北地区农业的高产区之一。左图为太行山东麓地形示意图、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每年有大量人口外出发达地区打工。2010年9月计划用人30万的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动土奠基,目前富士康正带动其智能手机全产业链企业落户郑州及周边地市,河南正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终端产业基地。
(1)分析太行山对其东麓平原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有利影响。(8分)
(2)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
对沿线地区的重要生态意义。(6分)
(3)说明富士康工业园区的建设对河南省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积极影响。(12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建成通水,全程自流输水,每年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调水95亿立方米,提供北京1/3的用水量。在建设过程中,丹江口水库的大坝加高14.6米,水位上升了13米,导致十堰市18万人和南阳市16万人从库区搬迁。图示意中线工程输水干线断面。
(1)说明北京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丹江口水库加高大坝对中线工程的有利影响。
(3)中线工程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目前对此争议颇多。请你任选一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观点一: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观点二:南水北调工程得不偿失,影响深远。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沱江是长江上游支流,沱江全长629km,沱江的发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缘的九顶山,沱江大千玉产于沱江河床,经河水和砂石的冲击、磨涮,留下玉料中的精华,秋季是最佳采玉季节。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是四川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下图为沱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示意四川全省和沱江流域及周边地区主要城市2013年的产业结构。

(1)分析沱江流域采玉的最佳季节在秋季的原因。
(2)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沱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试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说出沱江流域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京津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京津唐地区位于我国(自然区),耕地类型以为主。
【小题2】“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体现出曹妃甸承接首钢转移的区位优势主要有、等。
【小题3】周边众多钢铁联合企业的污染,是导致北京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为了减轻污染,我国东部地区此类工业应布局在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小题4】张唐铁路是“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能源外运北通道的重要补充,其输送的主要能源是,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该资源属于。
【小题5】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开源方面解决该地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有、等。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