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而部分河运却日益衰落。2014年2月26日,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汉江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全长1 532 km,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新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②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③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④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小题3】汉江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小题1】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
D.位于城乡结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
①新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②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③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④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A.海洋内循环 | B.陆地内循环 | C.海陆间大循环 | D.高低纬间的水循环 |
据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②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喀斯特地貌,水分渗漏严重
【小题2】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小题1】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②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喀斯特地貌,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A.咸潮 | B.沙尘暴 | C.赤潮 | D.水土流失 |
2014年10月,“南水”进京,每年向北京市供水约10.5亿立方米,但仍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下列实现着图中①功能的是
【小题3】【小题4】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小题5】【小题6】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小题1】【小题2】下列实现着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我国的冬季风 | D.我国的夏季风 |
A.① | B.⑤ | C.③ | D.④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下左图为东南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乙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岛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其山麓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
(2)乙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其生产特点有机械化水平______(高/低),水利工程量____(大/小)。
(3)R河下游三角洲地貌由水循环的_______ (环节)塑造。Q洋流按性质分属于_____。
(4)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R河下游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1)甲岛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其山麓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
(2)乙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其生产特点有机械化水平______(高/低),水利工程量____(大/小)。
(3)R河下游三角洲地貌由水循环的_______ (环节)塑造。Q洋流按性质分属于_____。
(4)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R河下游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下图是太湖流域某一河网分区及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最大的是
【小题2】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产生的影响有
①城镇不透水面积减少 ②河流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③洪涝灾害减少 ④太湖水质变差

【小题1】该区域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最大的是
A.城镇 | B.旱地 | C.林地 | D.水域 |
①城镇不透水面积减少 ②河流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③洪涝灾害减少 ④太湖水质变差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
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
D.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的地质构造是 ,乙地的地貌是_____ _____。
(2) 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是 环节(填序号)。(2分)
(3)按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从A地到B地反映了 分异规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4)按岩石成因分类,C处岩石属于 岩,D处岩石属于 岩。

(1)甲地的地质构造是 ,乙地的地貌是_____ _____。
(2) 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是 环节(填序号)。(2分)
(3)按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从A地到B地反映了 分异规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4)按岩石成因分类,C处岩石属于 岩,D处岩石属于 岩。
发源于落基山脉的科罗拉多河是美国西南部的重要河流。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每年的4~5月是科罗拉多河的洪水期,此时径流量与冬季枯水期相差近30倍。据此可判断科罗拉多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小题2】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于1931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1936年3月建成。胡佛水坝的建造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不包括( )

【小题1】每年的4~5月是科罗拉多河的洪水期,此时径流量与冬季枯水期相差近30倍。据此可判断科罗拉多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雨水 | B.冰川融水 | C.地下水 | D.积雪融水 |
A.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B.提供了清洁廉价的电力,促进了流域内工业的发展 |
C.预防洪涝灾害,降低了灾害损失 | D.改善了下游地区的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 |
下面是我国两地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A. 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B. 江南丘陵、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唯噶尔盆地
【小题2】关于图中①、②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M处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
B. N处表示①②两地潜水位高度一定相同
C. M处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
D. 与①相比,②地潜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小题1】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A. 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B. 江南丘陵、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唯噶尔盆地
【小题2】关于图中①、②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M处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
B. N处表示①②两地潜水位高度一定相同
C. M处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
D. 与①相比,②地潜水位的季节变化大